中国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国际威望非常高,但是你会发现,各国领袖去美国,是想得到尊重

阿智通鉴 2025-10-21 09:59:23

中国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国际威望非常高,但是你会发现,各国领袖去美国,是想得到尊重;到中国,却是想拿钱。他们内心里对美国是怕,对中国是贪,可就是不怕中国。你们不奇怪吗?不论大国小国,几乎都这样。    这些国家一边吃中国的饭,一边给中国下绊子:你看那些东南亚国家,中国帮着修高铁、建港口,从原材料到施工技术手把手教,当地的就业和经济肉眼可见地往上走,可转头就在南海问题上跟中国叫板,还悄悄加入美国搞的“印太经济框架”,想着两头占便宜。   非洲一些国家更明显,中国援建的医院、学校都快连成网了,粮食援助救了不少饥荒人口,结果在联合国投票时,照样跟着西方阵营给中国使绊子,涉疆涉台的议题上瞎站队,仿佛那些援助都是大风刮来的。   这倒不是中国没实力拿捏他们,关键是咱们的外交理念里就没这根弦。中国处理对外关系,一贯讲究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条件,觉得帮人脱贫、搞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就拿一带一路来说,别的国家搞援助都得逼着对方改制度、签政治协议,中国不一样,对方需要什么就建什么,从不要求人家在国际事务中必须跟自己站一队。可现实偏偏给了响亮的耳光,有人就把这份客气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当成可利用的工具——要钱的时候把“中西方桥梁”“战略伙伴”挂在嘴边,美国一施压就立马换副嘴脸,反正知道中国不会像美国那样动辄喊着制裁、撤资。   不光是小国,连一些欧洲大国也这德行。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大众、宝马的在华销量占了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还多,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更是帮他们解决了转型难题。   可德国总理前脚刚从中国拿走几十亿欧元的订单,后脚就跟着美国搞“芯片出口管制”,嘴上说着“保持中立”,行动上却把中国排除在关键技术合作之外。   法国更有意思,一边求着中国买他们的飞机、红酒,一边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还撺掇欧盟搞“去风险化”,说白了就是想既保住中国市场的红利,又不得罪美国的霸权。   这事儿的根子,其实不在中国太弱,在于我们太讲情面、太守规矩。中国手里明明握着不少筹码,比如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关键产业链的话语权,可从来没想过用这些当武器逼人就范。   就像澳大利亚,之前跟着美国反华,中国只是限制了部分农产品进口,没像美国对付法国阿尔斯通那样直接搞垮人家企业,结果澳大利亚转头就把矿产卖给印度,还跟美国签了军事同盟,压根不担心中国会动真格。反观那些国家对美国的态度,简直是天差地别,哪怕美国天天薅他们羊毛,他们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说到底,美国和中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国际角色。美国走的是霸权路线,靠的是军事威慑和经济制裁让人服软,谁不听话就收拾谁。当年法国想搞欧元挑战美元,美国直接发动金融战搅黄了;日本半导体产业想超过美国,一顿反倾销调查加技术封锁就给打回原形。   各国领袖去美国,哪里是求尊重,分明是怕得罪了美国吃不了兜着走,怕自己的企业被制裁、怕美国撤走军事保护、怕本国货币被美元收割。这种“怕”根本不是因为美国多有威望,纯粹是被打怕了、吓怕了。   中国走的是王道路线,靠的是发展红利吸引人,可这种善意偏偏被当成了“软肋”。那些国家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中国不会因为他们翻脸就断援助、搞制裁,所以才敢放心大胆地“贪”,一边伸手要钱要项目,一边在国际上跟中国保持距离,甚至跟着美国踩中国几脚。   不是我们没有手段,只是我们始终觉得,靠武力和胁迫换来的顺从走不长远,所以我们才一再的容忍,可现实却给我们上了一课:在国际社会的丛林法则里,光讲情面不讲底线,反而换不来真正的尊重。要是哪天中国真的放下情面,像美国那样用筹码说话,那也别怪我们,这都是你们逼的。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