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新加坡又有点忘乎所以了,老是拉偏架。 新加坡总统在国际货币基金总部发表的演讲中称,中国与美国、欧洲要走相互依靠、持续发展的路子。其实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我们也很认同。但他后面加一句,说“而不是走自给自足”的路子,倾向性就很明显。 他大概是选择性遗忘了,中国从来不是主动要走自给自足的路子,而是被美国的霸权逼得不得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早年间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敞开大门,在芯片、软件这些关键领域与国际社会深度绑定,当时的相互依存做得实实在在,2022年中国芯片进口额就高达数千亿美元,国内众多科技企业都基于美国的技术生态开展业务,把合作的诚意摆得明明白白。 可美国却翻脸不认人,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动辄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挥舞制裁大棒,硬生生把技术合作变成了卡脖子的武器。 面对这样的霸凌,中国要是不搞自主研发、不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难道等着被人掐断发展命脉吗?新加坡总统只谈中国不该自给自足,却对美国主动挑起科技战的事实避而不谈,这种断章取义的论调,和美国动辄抹黑中国“破坏规则”的话术如出一辙,本质上就是在为美国的霸权行为站台。 更让人无语的是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在新中论坛上的发言,张口就说面对关税问题不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还调侃不如“做正月初七人日”。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可放在中美贸易战的语境下,明摆着就是在指责中国的反制措施,他大概忘了,这场贸易战从头到尾都是美国先开的火,2018年特朗普政府率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之后关税税率一涨再涨,到2025年甚至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到125%的畸高税率,而中国的反制措施都是被迫做出的回应,完全符合国际法和世贸组织规则。 徐芳达劝中国放弃报复,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忍气吞声,任由美国用“狼牙棒”敲打,这话说得未免太站着说话不腰疼。 新加坡之所以能说出这种话,根源还是在于它的国家定位,作为一个国小人少的城市国家,它选择依附美国的安全体系,樟宜海军基地长期为美国海军提供驻扎和补给,2015年还和美国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的协定,允许美军部署P-8A巡逻机并轮换驻扎濒海战斗舰,美国更是它最重要的武器供应国。 这种深度绑定让新加坡在中美博弈中天然倾向美国,毕竟得罪了美国可能会丢了安全伞,而对中国说些不疼不痒的话,似乎不会立刻影响它的经济利益——毕竟2022年中国还是它的最大贸易伙伴,苏州工业园这样的合作项目还能持续带来收益。 这种两头讨好却又暗中偏科的操作,活脱脱像个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只是可惜走偏了方向。 其实新加坡的“平衡战略”早就露了破绽,早在前几年的南海问题上,它就不是争议声索国却偏要掺和,还试图把不被中国承认的海牙仲裁结果塞进国际会议文件,紧跟美国的步伐炒作“航行自由”议题。 这种看似中立实则站队的做法,本质上还是延续了其建国以来的地缘政治逻辑,把“制衡中国”当成了生存之道。 可时代已经变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对象,面对美国的科技封锁,华为不仅没有倒下,2024年一季度营收还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更是暴涨564%,甚至逼得美国国防部都要申请对华为的合作豁免,因为美军在不少地区都离不开华为的网络设备。 在芯片领域,中国企业也在加速突破,尽管面临设备限制,但国内的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正在稳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就已经花费250亿美元采购相关设备和技术,全力推进自主化进程。 贸易战方面,中国的反制措施也精准击中了美国的痛处,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让美国农民损失惨重,将部分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也让美方感受到了压力。 事实证明,中国的“以牙还牙”不是穷兵黩武,而是让美国冷静下来的必要手段,要是像新加坡建议的那样放弃反制,只会让美国的霸凌变本加厉。 毕竟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对霸权主义妥协退让换不来和平,只有拿出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才能赢得平等对话的资格。 新加坡总想着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却忘了公平正义才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作为一个依赖国际贸易和地缘稳定的国家,它更应该看清形势,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已经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秩序,而中国的反制和自主研发,本质上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在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贡献力量。 一味偏袒美国、指责中国,不仅会损害新加坡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最终也可能反噬自身的经济利益。 毕竟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潜力摆在那里,东南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合作,新加坡要是继续抱着陈旧的地缘政治思维不放,迟早会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迷失方向,到时候再想调整立场,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说到底,小国的生存智慧不该是拉偏架,而是坚守公平正义,这样才能在大国博弈的浪潮中真正站稳脚跟,而不是沦为别人的附庸和传声筒。
听到做外贸的朋友说,即使特朗普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中国外
【69评论】【1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