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

史鉴奇谈 2025-10-20 12:05:05

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但在实战中,这些武器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咱们先看东风-17导弹,这玩意儿的高超音速滑翔技术确实牛,美国的“潘兴”导弹早就退役,现在搞的AGM-183A试射还老失败,单论突防能力,东风-17能变轨还能揣着高超音速弹头,美国现有反导系统想拦住它,概率跟中彩票差不了多少。   再看055大驱,1.2万吨的排水量,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还能兼容防空、反导、反舰、反潜各种导弹,美国最新的“阿利·伯克”级FlightⅢ型驱逐舰,吨位没它大,垂发单元也少了16个,连一体化桅杆这种细节,055都比“伯克”级看着更先进。   可俄专家说的缺点,其实指的是实战检验这块儿。这些厉害的武器,没真正在战场上遛过弯,性能参数再漂亮,也得打个问号。就像东风-17,试射时精度能命中几十公里外的靶船,但真到战时,对方会搞电子干扰,会布雷达诱饵,这时候导弹还能不能准头十足,谁也不敢打包票。   055大驱也是一样,它的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可没在实战环境下跟敌方战机、导弹实打实对抗过。比如遇到敌方隐身战机低空突防,055的雷达能不能及时发现?垂直发射系统能不能快速反应,把拦截导弹打出去?这些都得在真刀真枪的考验里才能见分晓。   还有咱们的歼-20隐身战机,隐身性能、机动性都不输美国的F-22,可实战中不光看单机性能,还得看体系配合。比如跟预警机、加油机、无人机怎么协同,数据链能不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传输,这些都是实战里绕不开的坎。歼-20没参加过实战,这些协同能力到底行不行,目前只能靠模拟训练来推测,跟经过实战打磨的武器比,总少了点底气。   美国的武器不一样,像“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波斯湾、地中海打过不少仗,拦截过巡航导弹,也支援过地面部队,实战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改进。F-16战机更是参加过几十场战争,从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每次实战都能暴露问题,然后不断升级,现在的F-16V,性能比早期型号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中国武器没经过实战,还有个麻烦就是后续改进没方向。比如东风-17,如果在实战中发现它的滑翔弹头容易被某种干扰手段影响,就能针对性改电子对抗系统;可没实战数据,改进只能靠理论推演和模拟测试,有时候模拟得再好,到了真实战场还是会出岔子。   055大驱的主炮,射程远、射速快,可没在实战中打击过敌方岸上目标,不知道在复杂地形下,炮火覆盖的精度够不够,弹药的毁伤效果能不能达到预期。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虽然问题多,但它的155毫米主炮在测试中打过不少实弹,就算效果不好,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改。   不过也不能光盯着缺点说,中国武器虽然没实战经验,但研发时一直盯着美国的实战案例。比如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垮了伊拉克军队,中国就加大了精确制导导弹的研发力度;美国在叙利亚遇到无人机蜂群袭击,中国就搞出了反无人机系统。   而且中国的模拟训练越来越贴近实战,比如空军的“红剑”演习,会模拟复杂电磁环境、大规模电子干扰,让歼-20、预警机、加油机在接近实战的环境下练协同;海军的远海训练,也会模拟遇到敌方舰艇、战机的情况,让055大驱练防空、反导。   还有武器的可靠性,中国也在不断提升。比如东风系列导弹,这么多年试射成功率极高,没出过几次大问题;055大驱服役后,多次执行远海任务,在不同海况下都能稳定运行,这些都说明武器的基础性能是过硬的。   俄专家说的缺点,其实是中国武器发展的必经阶段。美国武器经过百年实战积累,才有现在的水平,中国武器研发起步晚,没那么多实战机会,只能靠模拟训练和技术追赶来弥补。随着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维和、护航任务,武器也能在这些任务中得到一定的检验,比如054A护卫舰在亚丁湾护航,多次应对海盗袭击,也积累了不少实用经验。   未来要是有机会,中国武器在实战中检验一下,再根据实战情况改进,说不定能把俄专家说的缺点变成优点。毕竟东风-17、055大驱这些武器的基础性能摆在那儿,只要经过实战打磨,解决掉体系协同、电子对抗这些问题,绝对能成为真正的战场杀器。   现在不用急着否定这些没经过实战的武器,就像当年美国F-22刚出来时,也没参加过实战,可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先进性。中国武器缺的只是一个实战机会,一旦有了这个机会,说不定能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0 阅读:381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