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枣林湾音乐节临时换人,不是因为档期冲突,而是有人临阵加价。 原定嘉宾张明远团队在合同签好、官宣前夜突然翻脸,要多拿三成费用。 主办方熬了十多个小时谈不拢,最后咬牙换上沈佳润顶上——票都卖出去了,海报全得重做,损失十五万。 网友说:“这哪是艺人,是坐地起价的黄牛。 ” “我买票是冲着原阵容,换人不说,还让观众当冤大头? ” “星辉文化去年就因两场演出临时加价被投诉,怎么还能接大节? ” 这事不是个例。 中国演出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类似“临阵加价”事件涨了27%,很多新人刚火就敢狮子大开口,经纪公司只算短期利润,不讲契约。 北京盈科王丽律师说,这已属违约,主办方有权追责,但没人敢较真——怕耽误演出、怕舆论发酵,只能吃哑巴亏。 现在乐迷自发带话题抵制无契约艺人,阅读破两千万。 多家票务平台悄悄启动“艺人履约档案”,签约前查历史记录,违约一次,下次谢绝合作。 业内老经纪人说:“不是钱的事,是脸面。 今天你敢耍赖,明天谁还敢请你? ” 音乐节没妥协,是真硬气。 行业要活,得先立规矩——签了合同,就得认。 别让观众的钱,成了某些人涨价的筹码。
果然是男人更懂男人!我问老公,为什么沈佳润在音乐节上的造型这么奇怪?没想
【47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