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男子去世后,妻子发现他的微信零钱里有5万多,但是她不知道密码,取不出来。于是,妻子找客服沟通,客服要求提供一系列证明。可没想到,妻子按要求上传相关证明后,客服迟迟不给回消息,打电话也不接,拖了很久,妻子觉得平台就是想赖着不给。最后,妻子灵机一动,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要回了5万。妻子翻遍了和客服的聊天记录,看着满屏“正在审核”“请耐心等待”的回复,又想起丈夫生前辛苦攒下这笔钱的模样,心里又急又气。她突然想到,平台对用户反馈的重视程度,往往和事件的关注度挂钩,于是决定试试“公开求助”的办法。 她先整理好所有材料:丈夫的死亡证明、户口本、结婚证,还有和客服沟通的完整截图,然后在当地知名论坛和短视频平台发布了求助帖。帖子里,她没有过激指责,只是客观讲述了丈夫离世后,自己按要求提交证明却被平台“冷处理”的经历,最后问道:“这5万是丈夫留下的念想,也是家里的应急钱,难道真要因为取不出来变成‘死钱’吗?” 没想到帖子发出后,很快引发了网友共鸣,大家纷纷留言吐槽类似的遭遇,还帮忙转发扩散。不到一天,帖子的阅读量就突破了10万,甚至有媒体联系到她想做后续报道。 就在这时,微信客服突然主动打来电话,不仅连声道歉,还表示会开通“绿色通道”加急处理。仅仅两天后,客服就通知她审核通过,5万零钱顺利转到了她的银行卡里。原来,面对舆论压力,平台不仅加快了流程,还主动简化了部分非必要环节。 这场“维权”让她明白,遇到企业推诿时,合理利用公众监督,往往能让问题迎刃而解,而那些看似“冰冷”的规则背后,也需要人文关怀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