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名台湾连长冒死游泳横渡台湾海峡回到了祖国大陆,而他的妻子在接受审问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丈夫交代,如果有一天自己突然失踪了,那么我就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 林毅夫1952年出生在台湾宜兰,那时候台湾社会“升学至上”,他一门心思学习,成绩特别好,从地方中学考进台大,又进了陆军官校,一路高升,成了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后来,他被派到金门马山当连长。这岗位看着风光,其实就是台军向外宾展示“军容”的摆设。在哨所,他能看见对岸厦门的渔船,还能听到模糊的广播。 晚上,他就躲在被窝里,用收音机偷听大陆的电台。那边讨论改革、技术、未来,和他每天听到的“反攻复国”完全不一样。时间长了,他对这边的口号没了感觉,反而渴望听到大陆的声音。 更让他困惑的是,那些军人白天训练,晚上赌博,嘴上说着誓言,心里却只盼着退役发财。他开始怀疑自己到底在保卫什么。 有一次,他听说以前有个排长从金门偷渡到大陆,就靠一双“蛙鞋”。这个传闻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思路。 1979年5月的一天,林毅夫下达了“演习期间严禁夜间射击”的命令,还让传令兵一个个岗哨通知。晚上,他穿着短裤,拎着两个篮球,走向海边。 他走进海水,靠着篮球的浮力,拼命向对岸游去。海水刺痛了他的眼睛,浪涌让他分不清方向,但他没有放弃。最终,他成功爬上了大陆的海滩。 林毅夫失踪后,台湾军方冲进他家,盘问他怀孕六个月的妻子陈云英。陈云英只说了一句:“我的丈夫交代,如果有一天自己突然失踪了,那么我就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 1980年,北大来了位特别嘉宾—诺奖得主舒尔茨,林毅夫被选为翻译。舒尔茨问他愿不愿意去美国读书,他答应了。后来,陈云英也带着孩子去了美国。一家人在机场重逢,抱头痛哭。 1987年,林毅夫完成耶鲁的博士后项目,拿到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后,带着全家回到北京,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回到北大,他几乎没有休息日,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到创立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再到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一步一个脚印。 林毅夫始终致力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力图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经济发展新路。他还在北大创办了“新结构经济学本科实验班”,希望为中国培养出优秀的经济学人才。 2018年,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林毅夫的故事,是不是很传奇?他的选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你对林毅夫的经历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网《林毅夫: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澎湃新闻《北大“林班”,转眼5年了》 北方网《听陈云英讲述林毅夫传奇姻缘(图))》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