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

熹然说历史 2025-10-19 23:49:22

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拿着,出入后院方便!”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收留,成全了张作霖也成全了她自己。 一块贴身藏了多年的腰牌,改变了一个少年的命运,也成就了东北一段传奇。当年那个在营口街头饿得快晕倒的乞丐少年,谁能想到日后会成为掌控东三省的”东北王”?而那位心软收留他的寡妇,更想不到自己的一念之善,会换来后半生的安稳与尊荣。 1891年,营口城外的一户人家正在雇短工收割麦子,饭点一到,几十个工人排队打饭。一个瘦弱的少年混在人群里,端起碗就狼吞虎咽。他叫张作霖,刚满16岁,已经在外流浪了好几年。 说起来张作霖的家世也算凄惨。他出生在奉天海城县一个穷苦农家,父亲张有财嗜赌如命,家里本就不富裕,被他输得一干二净。1888年,13岁的张作霖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父亲因赌债被人打死,他和二哥去报仇时手枪走火误伤了人命,二哥为保护他扛下罪责入狱,他只能带着母亲和妹妹投奔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里也穷,多了三张嘴吃饭,舅舅舅母脸色难看。张作霖看在眼里,不忍让母亲受气,就独自出去谋生。 这几年他什么都干过,卖过烧饼,学过木匠,当过货郎,可都没混出个名堂来。流落到营口时,身上已经一文不剩,饿得两眼发黑。看见这户人家雇工吃饭,他就厚着脸皮混进去蹭了几顿。可纸包不住火,没几天就被管事的发现了。 几个壮汉围上来把他摁在地上一顿暴打。张作霖蜷缩着挨打,嘴角流出血来,心想这下完了。就在这时,一个穿深蓝布衫的妇人走了进来,喝道停手。众人这才住了手。 这妇人就是孙寡妇,丈夫早年去世,她独自撑着家业,在当地也算有点家底。她看着地上这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问了他的来历。张作霖支支吾吾说了自己的遭遇,孙寡妇听完叹了口气,吩咐仆人给他盛饭,还让人收拾出厢房让他住。 张作霖感激涕零,几乎要给孙寡妇跪下。孙寡妇让他先吃饭,又给他找了套干净的旧衣裳。吃完饭后,孙寡妇把张作霖叫到跟前,解开衣襟的纽扣,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铜制腰牌。腰牌上刻着孙府的标记,是出入后院的凭证。她把腰牌递给张作霖,说以后你就在这儿住下吧,拿着这个,进出后院方便。 从那天起,张作霖就住进了孙家。他不敢白吃白喝,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挑水劈柴样样抢着做,田里的活计更是不惜力气。这股子拼劲儿让孙寡妇看在眼里,她对这少年越发喜欢,常常单独叫他过来说话。张作霖也认孙寡妇做了干娘,把这里当成了家。 在孙家住了两三年,张作霖长成了精壮的青年。1894年春天,他找到孙寡妇,说想出去闯荡,不能总让干娘养着。孙寡妇虽然舍不得,但还是给他准备了盘缠,那块腰牌也让他带在身上,说不管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他的家。 张作霖离开后,先是参军入伍,后来又投身绿林,几经辗转。1902年他被清政府招安,从此开始了从绿林到军阀的转变。凭着胆识和手腕,他一步步往上爬,1907年升为奉天巡防营统领,1912年成为第二十七师师长,1916年当上奉天督军。到1919年,他已经控制了整个东三省,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权势越大,张作霖越是没忘记当年的恩情。每年春节他都派人给孙寡妇送礼,绸缎、人参、燕窝,还有大笔银钱。有时候他还亲自回去,在孙家住上几天,陪干娘说说话。孙寡妇年纪大了,他就扶着她在院子里慢慢走,像个真正的儿子一样孝顺。 1920年代初,孙寡妇病重。张作霖接到电报,立刻放下手头的军务,连夜从奉天赶回营口。他守在床前,一遍遍说干娘会好起来的。可终究还是没能留住老人,孙寡妇去世了。张作霖亲自守灵三天,按最高规格办了葬礼,出殡那天送葬队伍绵延数里,全城百姓都来送这位善良的老人。 墓碑立起来后,张作霖跪在坟前,从怀里掏出那块磨得发亮的铜腰牌,轻轻放在墓前。他说干娘,这块腰牌我带了三十多年,今天还给您。您说过这里永远是我的家,我记着,一辈子都记着。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终年53岁。临终前他对副官说,这辈子欠的人情,最大的就是营口那位老太太的一碗粥。 一块腰牌,一碗热粥,成就了一段跨越阶层的恩义。张作霖这一生功过难说,但知恩图报这一点,值得后人记住。你觉得在乱世中,这种情义还有多少?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