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堂笔记·杨振宁在昆明的读书生涯及良师益友(1938-1945年)》 杨振宁

科海群星谱 2025-10-19 21:18:19

《微言堂笔记·杨振宁在昆明的读书生涯及良师益友(1938-1945年)》 杨振宁在昆明的7年时间是其学术生涯的重要奠定学术成就与人生道路的阶段,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他的物理学研究路径与学术品格‌。杨振宁16岁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本科与硕士阶段师从吴大猷(群论方向)和王竹溪(统计力学),毕业论文《群论与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和《超晶格统计理论》成为其后续研究的雏形‌。与黄昆、张守廉组成“物理三剑客”,常在茶馆彻夜争论量子力学问题,甚至用粉笔在地上演算公式‌。西南联大淘汰率极高,1942年入学38人中仅9人毕业,杨振宁因数学物理成绩优异成为明星学生‌。研究生期间与黄昆、张守廉合教昆华中学,三人共用一间宿舍,形成“形影不离”的学术共同体。这段战火中的求学经历,被杨振宁称为“奠定一切成就的基础”‌。父亲杨武之系数学家、西南联大数学系主任,抗战时期全家租住昆明文化巷11号,后因日机轰炸迁至西郊龙院村。 ‌ 杨振宁西南联大同学及好友有邓稼先‌、黄昆、张守廉、王希季‌、朱光亚、许渊冲‌等。重要的老师除了吴大猷先生、王竹溪先生外,还有联大理学院院长,批准杨振宁从化学系转入物理系‌的吴有训先生;教授流体力学课程,其严谨学风对杨振宁影响深远的周培源‌先生;讲授《微子论》等课程,拓展杨振宁的理论物理视野的马仕俊‌先生等。 可以说杨振宁在昆明打下了学术和人生的基础,也为日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奠定了学术理论的基础与学术研究的方法。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于10月18日与世长辞,享年103岁。值此西南联大在昆办学87周年、昆明一中建校120周年纪念之际,学校痛别杰出校友杨振宁,深表哀悼。

0 阅读:12
科海群星谱

科海群星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