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俄国海军突发奇想,打造了一艘圆形战舰,这艘战舰排水量2531吨,长宽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19 20:39:53

1873年,俄国海军突发奇想,打造了一艘圆形战舰,这艘战舰排水量2531吨,长宽都是30.8米,配备了2门360毫米大炮,看上去似乎很不错。 19世纪中叶,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里被英法联军揍得鼻青脸肿,尤其是在黑海,曾经不可一世的黑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战后签了个《巴黎和约》,跟紧箍咒似的,把俄国在黑海的海军力量限制得死死的,基本上就剩下几条小渔船看家护院了。 所以,俄国人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总想着东山再起。到了19世纪70年代初,机会来了。国际形势变了,俄国开始明目张胆地撕毁条约,重建黑海舰队。 可问题也来了。黑海北边那一片水域,比如第聂伯河口、刻赤海峡,水都特别浅。常规的大型战舰吃水深,根本开不进去。这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防御漏洞,万一敌人开着小炮艇从这儿摸进来,那真是如入无人之境。当时俄国正琢磨着在巴尔干半岛搞事情,跟土耳其的梁子眼看就要结下了,这后院要是起火,仗还怎么打? 于是,海军部给造船专家们出了个世纪难题:我们要一种新军舰,吃水不能超过4米,炮要猛,口径至少260毫米,装甲还得比国外所有军舰都厚。 这话一说出来,专家们都傻眼了。这不扯淡吗?又要吃水浅,又要吨位大、装甲厚、火力猛,这几个条件天生就是矛盾的。一时间,没人敢接这个活。 就在大伙儿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叫安德烈波波夫的海军中将站了出来。这位老兄不是科班出身的造船专家,但脑子特别活。他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想法:“咱们为啥非得把船造成细长条呢?干脆把它拍扁,造成个圆形的不就行了?” 他的理论是,在所有几何图形里,相同周长下,圆形面积最大。换成造船,就是说在吃水和尺寸限制下,圆形船体能提供最大的浮力和内部空间,这样不就能堆上最厚的装甲和最大的炮了吗? 经过一番论证,海军技术委员会居然觉得“可行”。海军大臣康斯坦丁大公一拍板,项目上马!波波夫很快搞出了图纸和模型,还在1870年的全俄展览会上一亮相,立刻引爆了舆论。有人吹捧这是海军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有人破口大骂,说这是拿国家的钱打水漂。 其实,那个年代的海军技术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各种新发明和怪点子层出不穷。成功和失败的发明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加上黑海的防务确实火烧眉毛,还有海军部那帮大官们急于表现的虚荣心,这个圆形战舰的建造计划就在一片争议声中强行通过了。而且一开口,就要造10艘! 1871年,第一艘圆形战舰在圣彼得堡开工,1873年建成,命名为“诺夫哥罗德”号。为了运到黑海,这艘船是先造好,再拆成零件,运到尼古拉耶夫的船厂重新组装起来的。连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都对这个“大宝贝”充满了好奇,亲自跑去视察,还给它起了个爱称——“波波夫卡”。 这艘船到底长啥样?英国的《海军科学》杂志当时都专门发文介绍过。它就像一个倒扣过来的大盘子,船底是平的。直径30.8米,吃水只有3.7米,排水量却达到了2500多吨。为了保证强度,船体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像个钢筋格子。装甲防护在当时算得上是中上水平,水线装甲厚度达到了228.6毫米。 火力方面,中央炮塔里装着两门280毫米的巨炮,能360度旋转。动力系统更奇葩,8台锅炉驱动6个螺旋桨,后来因为实在太难操控,又拆掉了两个。 紧接着,第二艘更大更强的“姊妹舰”,“海军中将波波夫”号也开工了。这艘船直径扩大到36.6米,排水量增至3550吨,水线装甲更是厚得离谱,达到了惊人的406毫米,主炮也换成了更猛的305毫米炮。 两艘“大盘子”造好了,正好赶上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按理说,该是它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它们被部署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等关键港口,承担起了近岸防御任务,这正是当初设计它们的初衷。 然而,一到实战环境下,问题全暴露出来了。 首先是航行性能。由于船底是平的,这哥俩在海上简直就是个不倒翁。只要浪高超过1米,船就开始剧烈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别说开炮瞄准了,船上的水兵不吐个昏天黑地就不错了。因此,它俩喜提“狂醉之船”的绰号。 操控性更是灾难。在河里开都费劲,顺流而下的时候尤其难控制。“诺夫哥罗德”号曾经在水流时速只有3海里的第聂伯河里,被水冲得自己原地打转,根本停不下来。 整场俄土战争,俄国海军在黑海基本处于“家里蹲”的状态。而这两艘被寄予厚望的“波波夫卡”,除了当个固定炮台吓唬人之外,啥也干不了。它们的设计理念,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 尽管缺点如此明显,但因为它们确实满足了海军部当初那些奇葩的“建造原则”,也保全了达官贵人们的面子,所以这两艘船居然还安安稳稳地服役到了20世纪初。当然,后续8艘的建造计划是被悄悄取消了,海军部的高官们心里也清楚,这玩意儿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鸡肋。 1903年,两艘“波波夫卡”先后退役,最终在1911年被当成废铁卖掉拆解。它们在服役的三十年里,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的海战,最终成了世界海军史上独一无二的笑谈。

0 阅读:57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