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述】德国称要求逮捕普京,默克尔离职之后,德国领导人乌为何越来越敌视俄罗斯? 就在普京主动与特朗普通话,敲定双方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下一轮俄美峰会的消息传出之后,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态度。有的感叹俄乌和平又有望通过和谈获得,俄乌双方有望再次回到谈判轨道上来。但是,也传出了破坏和平,甚至有可能导致冲突加剧的声音。 比如,德国方面就放出声音,要求逮捕俄罗斯总统普京。 据国际媒体报道,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示,匈牙利应该在普京到访布达佩斯与特朗普举行会晤时,趁机逮捕普京。德国外交部发言人还说出了之所以要逮捕普京的理由。给出的理由是,称匈牙利作为《罗马规约》的成员国,应该执行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逮捕被该法院定罪的普京。 大家可能注意到一种现象,德国总理默克尔离职之后,德国继任的领导人就越来越表现出敌视俄罗斯的态度。 乌克兰危机发生时,白宫一开始就在后面赶着催着欧洲盟国制裁莫斯科,而当时的默克尔政府却迟迟不愿意迈出这一步,最后实在没办法,才不得不采取施压措施,但始终给普京留着后路、开着后门。 拜登上台后,立即着手纠正特朗普的“乱政”,重修北大西洋关系。德国总理朔尔茨出于“报恩”,也是为了把美国紧紧拴在西方体系中,放弃了德国在俄罗斯问题上一直坚持的特立独行方针,对华盛顿言听计从,开始跟随美国对俄采取强硬立场。而到了默茨上台,坚持大西洋主义者,加强了反俄援乌态度,导致德俄关系直线而下。 默茨担任德国总理以来,对俄言论变得愈发尖锐。他不仅在北约海牙峰会上公开指出:“俄罗斯其实已经在攻击我们了。”而且,他以此作为德国对俄政策的基调。 那么,默茨为何要坚持对俄空前强硬的态度呢? 首先,默茨有着近乎“民粹主义”的表述风格:他常常用简单化甚至常带夸张表示来表达对俄罗斯的对立态度,而别人听起来就是敌视态度。 默茨说俄罗斯其实已经在攻击德国,指的是俄罗斯对德国以及西方日益增强的所谓“混合战争”,包括破坏和暗杀行动、虚假信息宣传、网络攻击和间谍活动,如波罗的海数据电缆被破坏、无人机飞越联邦国防军军营、以及俄罗斯“水军”在网络上散布不实新闻等。默茨强调,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界限是“流动的”,未必只有真刀真枪开战这么一种形式。 默茨根据的德国情报部门所掌握的信息,认为俄罗斯正在通过所谓的“针刺”行动,即小规模但系统性的攻击,来测试西方的防御能力。作为德国政府首脑,默茨认为自己有义务提醒国民“战争已经开始”。 德国对俄罗斯的敌视立场还表现在德国三年来一直在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情报,在莫斯科看来,这是一种德国对俄罗斯的“敌对和攻击”行为。 最后,默茨敌视俄罗斯,坚持强硬的反俄援乌政策,这也是一种战略考虑。默茨政府试图增强军备,扩大德国的军事实力,但又必须举债,因而,面对选民,默茨政府必须阐述德国的“危机感”,而称其危险的威胁来自俄罗斯。 默茨曾表示,依据北约内部文件:俄罗斯到2029年将具备足够的军事能力,针对北约某国或数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其实,北约的这个战略判断已受到西方不少安全问题专家的质疑,然而,默茨觉得有用,就作为德国对俄强硬立场的理由,其实,默茨想的是解绑德国二战后军事力量受到束缚,而他要扩张军事力量,必须找借口。 因而,默茨在北约峰会上明确提出“俄罗斯已在攻击我们”的论调,将俄乌冲突定性为俄罗斯对欧洲的侵略行为。这种强硬立场与默克尔时期的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德国外交政策向东欧阵营倾斜的趋势。 此外,能源领域的矛盾也是德俄交恶的重要原因。俄罗斯能源供应曾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而2024年德国能源危机期间,默茨政府选择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导致德俄关系进一步恶化。 最后,美国放开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援的约束,这也成为德国政策转向更强硬立场的重要因素。默茨政府通过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等武器装备,强化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而这加剧了与俄罗斯的对抗。 当然,还有历史仇怨。二战时德俄是死敌关系,旧恨难消,日耳曼和斯拉夫这两个族群从1941年6月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德俄仇恨就越来越大了。长达数年的苏德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之一,两国有大仇。 可见,德国称要在匈牙利逮捕普京不是没有原因的。 然而,德国这种不合时宜的声音却无法扰乱匈牙利维护普京安全的决心,匈牙利竭力要为俄美谈判准备安全的场所,已早有准备。 早在今年四月份,匈牙利就已接待同样被国际刑事法院判定有罪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匈牙利不但公开拒绝执行逮捕内塔尼亚胡的行动,还签署文件正式退出该组织,只待一年之后,即可正式脱离该组织。由此可见,匈牙利还是非常有主见的,它不是以欧洲大国自居的德国可以吆五喝六,指挥得动的。 德国的这一举动反而备受抨击,被认为是小人行径,是破坏和平的恶劣行径。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