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先生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很多人都在写文章纪念他,我也纪念他,因为:他的专业学术成就极高,他很爱过。 第一、学术成就:现代物理学的奠基者 杨振宁的学术成就深刻重塑了现代物理学的面貌,其中三项工作尤为突出: 1、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1956年,他与李政道先生合作,挑战了物理学界认为自然界规律永远左右对称的基本信念。他们的革命性想法很快由吴健雄博士的实验证实,并因此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这一发现被评价为“为困在黑屋子里的高能物理学家找到了出口”。 2、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是杨振宁学术成就的巅峰,被公认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该理论为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奠定了框架,其地位被认为可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物理学家戴森评价他为“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 3、发现“杨-巴克斯特方程”:他在统计力学和数学物理领域发现的这一方程,成为连接不同学科的重要桥梁,影响了量子群、扭结理论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发展。 第二、回归祖国,给中国科学家带来顶级的学术视野 1971年中美关系尚未解冻之际,他毅然成为首位回国访问的华裔顶尖科学家,产生重大影响。他积极帮助大批中国学者赴美深造,并成功推动中国物理学会与美国物理学会合作,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一大批顶级华裔科学家回国效力。 1、推动科普与人才培养:他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向周恩来总理建议引进国际知名期刊《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后更名为《环球科学》),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科学爱好者。他直接推动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创建,并以独到眼光请回了姚期智等大师级学者回国工作,为培养中国顶尖人才奠定了基石。 2、战略建言与资源优化:杨振宁以清醒的头脑关注中国科技发展的路径。他曾基于国情和效益,建议国家不应耗巨资建造高能加速器,而应优先发展计算机、生物化学等实用领域。这份“不图虚名、重实效”的远见,影响了国家科技政策的布局。 杨振宁先生曾说过,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他不仅以辉煌的学术成就展示了科学之美,更用一生的选择和实践,诠释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我怀念他,主要是因为我和他都是爱国者。
纪念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先生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很
科海群星谱
2025-10-19 01:18:0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