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 对付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购买中国生产的任何产品,全部购买美国的产品。一名美国议员声称:“美国人每购买每一件中国商品,每一架中国制造的民用无人机,就是在帮助美国的敌人来对付美国。” 2025 年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风吹过寂静的厂区。 闲置的传送带上积着厚尘,旁堆着万吨稀土矿石,却无人问津。 这处号称 “美国稀土希望” 的矿山,因缺提纯技术已停工半年。 而太平洋彼岸的中国车间里,92% 的全球稀土提纯正在高效运转。 美议员 “停止购华货” 的论调,在此刻显得格外荒诞。 2024 年中国工信部会议室,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刷新。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制造业占 GDP 比重稳中有升。 C919 累计交付 14 架,F 级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捷报频传。 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 多种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 这样的产业底盘,让 “脱钩” 论调失去了立足根基。 2025 年美国纽约超市,主妇玛丽看着货架叹气。 她常买的中国产不粘锅涨价 30%,标签换成了 “美国制造”。 但导购坦言:“核心涂层还是中国供应,成本躲不开。” 美媒统计,货架上 78% 的显示器、80% 的进口手机仍来自中国。 民生供应链的渗透,早已超越政策干预的边界。 2024 年中国上海进博会,参展商络绎不绝。 东盟客商签下亿元家电订单,欧洲企业敲定新能源合作。 我国对美贸易占比持续下降,多元化市场布局成效显现。 同期国内消费总支出突破 48.7 万亿元,本土市场足以消化产能。 内外双循环的格局,让中国应对 “脱钩” 游刃有余。 2025 年美国五角大楼会议室,气氛凝重。 一份报告显示:1000 多个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F-35 需 400 公斤 / 架。 即便本土有矿,80% 矿石仍要运华提纯,自主生产无从谈起。 此前矿山因关税被迫停摆,直接亏损 6500 万美元,负债 9 亿。 国防供应链的软肋,成了 “强硬论调” 的致命破绽。 2025 年牛津经济研究院办公室,分析师们在核对数据。 最新测算显示:对华 “脱钩” 将致美国 GDP 年降 1.4 个百分点。 相当于每年蒸发数千亿美元,普通家庭开支或增加三成。 美媒《华盛顿邮报》直言:这是 “先开枪后思考” 的短视政策。 经济规律的惩罚,从不会因政治口号而缺席。 2024 年中国某稀土企业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 工人监控着 17 种元素的分离过程,纯度达 99.99%。 这项攒了几十年的技术,全球尚无国家能完全复制。 2025 年中国稀土出口新规实施,进一步掌握产业链主动权。 技术壁垒的构建,让 “替代中国” 成为空谈。 2025 年中美贸易数据发布会,屏幕上的曲线耐人寻味。 美国对华商品逆差从 4000 亿升至 1.2 万亿,刚性需求未减。 某美国电子企业 CEO 坦言:“中国中间品无可替代,成本低三成。” 全球产业链经过数十年磨合,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强行割裂,只会引发自身产业停摆与通胀失控。 如今,全球产业链融合的趋势愈发清晰。 中国 5G 基站超 419 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破 2 亿,数字基建领跑。 美国却仍在为稀土提纯、民生供应链发愁,矛盾凸显。 印度等国拒绝参与对华制裁,悄悄增加中国稀土采购。 市场的选择,早已给出比政治论调更真实的答案。 2025 年 10 月,芒廷帕斯矿的负责人仍在四处求助。 他们想引进中国提纯技术,却因政策限制步履维艰。 而中国车间里,提纯后的稀土正运往全球各地,包括美国军工企业。 “脱钩” 论调终究抵不过现实逻辑 —— 在全球化时代,合作方能共赢。 那些妄图以强硬姿态割裂产业链的人,才是真正该陷入恐慌的群体。 信源:美国国会官网——美国议员关于停止购买中国产品的发言记录
美议员:对付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购买中国生产的任何产品,全部购买美国的产品
盘盘鸭
2025-10-18 20:58:05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