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群犹太女人被带到帕茹斯特森林,正当她们将要被处决时,立陶宛民兵成员突然下了一个命令,让犹太女人既生气又无奈,这是怎么回事? 这事儿,其实不是孤立的。你得先知道个背景。1941年6月,纳粹德国撕毁了和苏联的条约,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几百万德军冲进了苏联境内。立陶宛,这个刚刚被苏联强行“收编”才一年的波罗的海小国,很多人把德国人看成了“解放者”。 但这种“解放”的代价,是血。 德国人还没站稳脚跟,立陶宛本地的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反犹分子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组成了所谓的“民兵”或者叫“游击队”。他们比纳粹还积极,在很多地方,屠杀犹太人的第一枪,不是德国人开的,而是这些立陶宛人。 他们带路、抓人、甚至是亲自动手。考纳斯,立陶宛的第二大城市,德军刚到,当地的“死亡商人”就带着他的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用铁棍活活打死了几十个犹太人,还引来一群人围观叫好。这不是小说,是真实发生过的。 现在,咱们回到那个让女人们既生气又无奈的命令上。 这个命令其实很简单,就一个词:“脱衣服”。 你可能会想,死都死了,脱件衣服算什么?朋友,你错了。这一个简单的命令,背后是极致的羞辱和残忍。 想象一下,一群妇女,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母亲,有十几岁的少女,她们被枪口逼着,在旷野和森林里,在那些曾经是她们邻居的男人面前,脱光自己所有的衣服,赤身裸体地走向死亡。 这不是为了什么军事目的,纯粹就是为了在肉体毁灭之前,先进行一次彻底的人格谋杀。 死亡,在那一刻,反倒成了一种解脱。而那份愤怒,是对尊严被践踏到极致的无声呐喊;那份无奈,是在暴力面前,连维护自己最后体面都做不到的绝望。 这种事,在立陶宛、拉脱维亚、乌克兰,发生了无数次。帕茹斯特森林(这很可能是对立陶宛帕涅韦日市附近的帕尤奥斯特森林的音译,那里确实是数千犹太人被屠杀的地点)的惨剧,只是无数悲剧中的一个缩影。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拉脱维亚的利耶帕亚。那里有一片靠近海边的沙丘,叫斯凯德沙丘。1941年12月,三天之内,超过2700名犹太人,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在这里被杀害。 执行者是德国的“别动队”和拉脱维亚的本地警察。现场,同样有那个命令——脱衣服。 更让人震惊的是,有个叫卡尔斯特洛特的德国军官,用他的美能达相机,把这一切都拍了下来。这些照片后来被一个叫大卫兹夫康的电工偶然发现,成了纽伦堡审判上无法辩驳的铁证。 照片里,你能看到一群妇女只穿着内衣,排着队,麻木地走向沙丘边的深沟。她们的脸上,没有表情,那是一种超越了恐惧的空洞。她们的衣服、鞋子、财物,堆在一边,像小山一样,很快就会被分拣、打包,运回德国。 这就是战争最丑陋的一面,它不是什么英雄史诗,而是把人变成鬼。那些执行命令的士兵和民兵,他们为什么能那么平静地对着手无寸铁的妇孺开枪? 有个概念叫“非人化”。在动手杀人之前,你必须先在心理上把对方不当人看。让他们脱光衣服,就是这个“非人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当她们赤身裸体、毫无尊严地站着时,在行刑者眼里,她们就不再是妻子、母亲、女儿,只是一个个“目标”,一堆即将处理掉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纳粹的专利。那些立陶宛、拉脱维亚的“协助者”,他们的凶残程度,有时连德国人都感到惊讶。这背后,有长期的反犹传统,有被苏联压迫后扭曲的民族主义,还有最原始的,对邻居财产的贪婪。 一个幸存者后来回忆,押送她们去刑场的,很多都是她认识的面孔,是街角的面包师,是修鞋的匠人。昨天还点头微笑的邻居,今天就成了索命的恶魔。 这才是最让人不寒而栗的。 我们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挑起仇恨,而是为了搞明白,人性到底能有多脆弱,文明的外衣又是多么容易被撕碎。 那些被强迫脱下衣服的犹太妇女,她们的愤怒和无奈,其实是在向整个世界发问:当文明崩溃,当人性泯灭时,我们到底该抓住什么,才能不坠入深渊? 这个问题,80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但至少,我们得记住她们。记住她们在生命最后一刻所承受的,不仅仅是子弹的穿透,更是尊严被剥夺的剧痛。
俄罗斯三大战略失败,一步步把自己折腾成全世界都讨厌的样子。说起俄罗斯的头号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