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中方反制 7 天后, 欧美汽车大厂找上门了,荷兰政府表示:要与中国好好谈谈,确保欧美国家利益!请问荷兰政府:中国企业的利益呢? 事情的起因是荷兰当局突然出手,把中国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管理权强行收走,还安排外籍人员来接管公司,对全球下属公司资产、专利、人事等一并冻结。 本来只是个公司的变动,没想到荷兰这一决定直接点燃了导火索。中国的应对相当果断,不到三天时间,中方反手就禁止安世芯片出口。 欧美的汽车巨头,这时候才感觉压力山大,缺了芯片,流水线随时可能停摆,市场的订单和产量全在零部件的供应节点上打转。 欧美汽车制造商协会不得不公开发声,强调芯片断货会让整个汽车行业陷入危机。欧盟没有想到,原本以为只是中荷监管层面的博弈,竟然一下子扯到了几乎所有欧美汽车厂商的脖子上。 欧美不少汽车品牌高层开始找荷兰政府催促,要求问题赶紧解决。荷兰官员也感到了压力,赶忙对外放话说要和中国谈判,希望能先稳住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利益。 现在问题就变得非常现实:当利益直接受损,才想到要公平和沟通,可中国企业被强行剥夺控制权时,荷兰方面却一点犹豫都没有。 分析下来可以发现,荷兰这次态度转变另有原因。他们不是第一次配合外部压力采取措施,但没想到这一次,连带着整个欧美产业都绑上了。 一边牺牲中国企业权益,一边还要求中国配合欧美的产业需求,这种说法听起来挺不地道。全球化下,供应链是环环相扣的,谁受影响都不是单一国家能独自承担的后果。 被点名的安世芯片早已渗透到欧洲不少关键行业,零部件短缺不仅影响新车下线,消费电子、甚至防务领域都在承受损失 历史上类似事件也让各方见识过,贸易争端一旦升级,最后受苦的常常不只是某一家公司、 现在的局面,谈判成了迫在眉睫的选择。荷兰政府如果真想缓和局势,首先就得放下架子,认真考虑怎么弥补中国企业的损失。 想要重新赢得合作,关键是要承诺尊重彼此利益,不再一再重蹈覆辙,否则单靠呼吁公平或者打感情牌,一旦中国企业起了防备心,全球产业链的紧张不会很快化解。 事情闹到现在,大家愿不愿意信任荷兰的所谓承诺是个大问号。中国企业并不是一味被动接收规则的角色,也有反击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面对突然的利益受损,适当反制完全可以理解,国际合作要讲究互利,不能总想着自己得利,然后出问题又让别人买单。如果双方都能多一些坦诚和尊重,类似的供应链危机会少很多。 这次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操作,不只是一次资产争夺,更是一次对中国企业底线的挑战。 当荷兰试图以欧美的利益为由打圆场时,最应该回答的问题是:那中国企业的权益谁负责?如果这个问题答不明白,所谓谈判和合作就很难顺利继续。
我就知道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无理抄家后一定会付出代价,环球时报发文称荷兰强硬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