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胡塞老实了,总参谋长被袭身亡,曾被中美俄欧一致制裁   也门胡塞武装最近

顾议史实 2025-10-18 13:40:57

难怪胡塞老实了,总参谋长被袭身亡,曾被中美俄欧一致制裁   也门胡塞武装最近突然“安静”了不少,红海的袭击少了,导弹也不怎么飞了,很多人一头雾水:这不太像他们的风格。   直到10月中旬,谜底才揭开,胡塞武装的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加马里,其实早在8月底就遭空袭重伤,如今正式“阵亡”,原来,这场安静背后,是他们的大脑被直接“拿下”了。   这场“斩首行动”,打得不仅是胡塞武装的指挥系统,更是伊朗在中东棋局上的一枚关键“代理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袭精准命中也门首都萨那的一栋政府大楼,空袭当场击毙了被胡塞任命的“总理”拉哈维和多名“部长”,而加马里虽侥幸未死,却遭重创,重伤消息被胡塞方面压了整整一个多月。   直到10月16日,胡塞武装才正式宣布加马里去世,当天,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也罕见地亲自“官宣”战果,确认加马里伤于那次空袭,等于直接亮出了自己的“战果清单”。   这不是普通的战术打击,而是一场经过长时间部署的“定点清除”,背后体现的是以色列对胡塞武装深度渗透的情报能力,以及远程精确打击的技术成熟度。   从卫星监控到电子侦察,再到可能的内线协助,这场行动几乎是现代战争中“斩首战术”的教科书式案例。   加马里不是普通的军头,他在胡塞武装内部的地位,仅次于最高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   他主导了整个组织的军事体系建设,是胡塞导弹系统和武器制造的总设计师,基本上,胡塞武装能打远程、敢袭红海、敢对以色列放狠话,背后都有他的“技术背书”。   更关键的是,加马里还是胡塞与伊朗之间的“特殊通道”,伊朗给胡塞提供的军事技术、战术指导、情报传输,几乎都得通过他来协调。   他的死,不仅让胡塞武装的武器供应链断了节奏,也极大干扰了伊朗对这支代理人部队的掌控。   这也是为什么早在2021年,联合国安理会就罕见地“全票通过”对加马里的制裁,连一向立场各异的中美俄英法都罕见地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这种级别的共识,说明他在地区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早已超出一名军官的范畴,换将如换刀,胡塞紧急接班人能顶得上吗?   10月16日当天,胡塞武装也同步宣布新任总参谋长,优素福·马达尼走马上任,此人不是外人,他既是组织元老,又是创始人侯赛因·胡塞的女婿,属于胡塞“核心家族圈”。   不过问题是,马达尼虽然资历深、关系硬,但军事技术和伊朗协作方面能不能接得上加马里的班,还是未知数,毕竟,加马里是靠实打实的战场经验和技术能力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不是靠背景吃饭。   更现实的是,自从加马里伤重后,胡塞武装的军事动作明显收敛,红海袭击骤减,对以色列的导弹威胁也几乎归于沉寂,这种转变,不是因为“突然和平”,而是因为“指挥中枢”被切断了。   以色列此举,不只是清掉一个敌军指挥官,更是在中东博弈中精准地切断了伊朗的一条“代理动脉”,伊朗的棋局,少了一枚关键子   胡塞之所以能在红海搅局,本质上是伊朗在背后“打灯照路”,而加马里就是这个路口的指挥员。   他既懂技术、又懂战术,还能搞外交协调,堪称伊朗在也门“代理人战争”中的一枚“全能悍将”。   现在这枚棋子被拔掉,伊朗的“代理链条”一下子断了节奏,这也解释了近期为什么伊朗在国际场合上的火力明显分散,既要应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压力,又要重新调整对胡塞的影响模式。   加马里的死,等于让伊朗在也门的“遥控器”突然失灵,这给了以色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也让美国、沙特等地区国家看到了战略窗口期。   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次空袭,但五角大楼和中情局显然也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加马里的死,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红海航运安全可能迎来短暂缓和,也为接下来的地区谈判创造了“低压环境”。   从表面看,加马里死后胡塞武装立刻宣布新任命,试图展示“稳得住”,但从行动上看,他们的军事节奏明显放缓,甚至在一些局部地区开始撤回前沿阵地。   这种“快刀换将之后的沉默”,显然不是简单的休整,更像是一次被迫的战略收缩。   关键就在于,加马里的空缺,短期内根本没人能填上,他不仅是军事统帅,更是技术骨干,是胡塞这台战争机器的“中控系统”,现在中控出问题,前线自然跟着“卡壳”。   不过,胡塞武装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在也门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资源广泛,一旦内部权力重新稳定,伊朗重新搭建起新的协作通道,下一轮冲突随时可能爆发。   所以这次“暂时安静”,更像是暴风雨前的修整,而不是彻底的退场,以色列的下一步,谁是下一个目标? 信息来源:胡塞武装确认总参谋长遭以军空袭身亡,宣布其继任者:创始人的女婿——红星新闻

0 阅读:0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