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突飞猛进,地铁、高铁和沿海隧道项目层出不穷,这些工程离不开盾构机这种重型设备。 盾构机全称隧道掘进机,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效开挖隧道,印度很多关键项目都依赖进口,尤其是从中国采购的型号。 2025年初,印度政府批准多项合同,从中国企业引进多台盾构机,用于孟买沿海隧道和高铁工程,总价值折合人民币超过60亿元。 这些设备设计用于穿越坚硬岩层和海底地质,平均单价上亿美元,印度原本计划借此提速本土基建,但实际操作中遇到了组装和调试的难题。 印度采购盾构机的背景源于本土制造能力的不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也曾依赖德国进口盾构机,维修费用高昂,当时中国工人月薪仅几百元,而德国技师日薪高达3000美元。 中国从2000年代开始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实现国产化,到2008年推出首台国产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直径超过6米,集成泥水平衡技术。 此后,中国盾构技术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占全球七成以上,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六成升至九成。中国企业如中铁装备集团成为出口大户,性价比高,吸引了包括印度在内的多国买家。 印度在2020年从中国进口一台超大直径盾构机,用于孟买沿海公路隧道项目。 这台设备拆分成上百个精密部件运抵孟买,但由于签证政策限制,中国工程师无法及时入境,导致设备闲置半年。 印度媒体报道,当时项目现场连基本螺丝都没拧紧,监理专家公开表示,抵制口号喊得响,但实际掘进还得靠专业支持。 这件事暴露了印度在技术集成方面的短板,盾构机涉及机械结构、液压系统和电子控制,组装需要特定经验,印度团队缺乏系统训练。 类似问题在2025年重演。印度从德国采购三台盾构机,这些设备实际在中国广州工厂生产,涉及稀土永磁电机等关键部件。 中国加强出口管制后,印度未及时完成尾款支付和合规审查,设备卡在港口无法出货。 这直接影响了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8万亿卢比,地下段21公里海底隧道进度不足10%。国家高铁公司承认,缺少盾构机导致第九次延期,损失巨大。 印度铁路部不得不通过外交渠道介入,2025年9月,第一台盾构机终于运抵孟买,预计2027年1月启动掘进。 印度采购盾构机的规模不小,据统计,2023年印度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盾构机等工程机械占比显著。 孟买地铁和沿海路项目使用了18台盾构机,其中8台有中国制造背景,另10台虽是西方品牌但在中国组装。 印度企业如BMC原本计划邀请中国技师协助,但2020年后因地缘紧张,转而寻求印度或新加坡专家支持。这导致组装周期延长,成本上升。 这些事件给印度基建敲响警钟。 采购盾构机虽能短期解决问题,但长期来看,技术自主是关键。中国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源于产业链完整和研发坚持。印度想复制,却面临人才和资金瓶颈。 2024年,印度制造业因签证限制延误,中国技师无法入境,导致高科技生产线停摆。印度电子和机械进口从中国占52%,有机化学品130亿美元,显示依赖度高。 政府正制定规则,加速中国技师签证,以缓解延误,但地缘因素仍然存在风险。
印度还看不上中方?印度官员访韩后,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出一句话:不想当下一个中国?印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