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否决中国提案,找韩国仿建三峡大坝,溃坝后中国作何态度? 2018年7月2

理大国迷雾 2025-10-17 18:48:54

老挝否决中国提案,找韩国仿建三峡大坝,溃坝后中国作何态度? 2018年7月23日,桑南内水电站,这座由韩国SK公司承建、号称“东南亚蓄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的水电站,在投入使用的第一年就遭遇了毁灭性的考验。 一道闪电划破老挝阿速坡省的夜空,34米高的水坝在暴雨中颤抖,随后,50亿立方米的蓄水如脱缰野马般奔腾而出,淹没了下游13个村庄。 老挝,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内陆国家,境内山脉起伏、河流纵横。 每年长达半年的雨季带来充沛降水,也让这个以农业为支柱的国家常年面临洪灾威胁。 目睹中国三峡大坝的成功,老挝政府萌生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将本国打造为“东南亚的蓄电池”。 2011年,老挝政府向全球招标,在阿速坡省布拉万高原建设桑片-桑南内水电站。 这里地质复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对水坝建设提出了极高要求。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作为竞标的热门选手,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 他们针对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设计了一套包含应急泄洪槽、地下地质注浆网和溃坝缓冲区的“高冗余设计”方案。 然而,当报价揭晓,韩国SK公司开出了比中国低15%的价格,并承诺用更短工期完成项目。 面对有限的预算,老挝政府最终将信任票投给了韩国。 项目于2012年正式动工,但问题很快接踵而至。 在地基施工阶段,混凝土就出现了气泡和裂缝。 2013年,内部检查发现副坝区域出现了“收缩型结构裂纹”,建议重新评估混凝土配比和模板结构,但这个警告未被采纳。 2015年,为了缩短工期,韩方取消了第二次注浆工序。 2016年项目进入后期合拢时,副坝结构并未通过最终的加压测试,相关环节却以“自然沉降达标”为名归档。 调查显示,韩国公司在建造过程中擅自将坝高降低了6.5米,并改换了建筑材料。 2018年7月23日晚8点,灾难降临。连续的特大暴雨让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副坝坝体出现侧向滑移,随即发生大面积下沉,坝基断裂,泄洪道瘫痪。 仅仅90分钟内,巨大的水流冲向下游13个村庄。 “洪水来得太突然了,我们什么都没来得及拿,只能往高处跑。”一位幸存者回忆道。 官方数据显示,约1.3万人受灾,6000多人无家可归。 截至8月9日,溃坝事故已导致35人遇难,99人失踪。 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在得知消息后立即行动。7月24日晚9点,第一批救援物资从云南发出,次日清晨就进入老挝境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和平列车”医疗队迅速抵达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和防疫工作。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SK公司直到6天后才派出仅40人的援助团队,主要任务是清理公司设备和办公站点。 韩国西部电力公司发言人试图将责任推给“自然灾害”。 老挝此时才明白,谁才是那个该信任的一方。老挝媒体评价道:“真正值得信赖的合作方,往往是在灾难后最先到达并最有效地提供帮助的人。” 为查明事故真相,老挝总理通伦·西苏里签发总理令,成立由14位政府部委代表和国际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 2019年5月,调查报告发布,结论令人震惊:溃坝绝非自然灾害所致,而是由于副坝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具有高渗透性,且建造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专家们指出,该坝具有高渗透性、易腐蚀的特点,一旦水位上升,就很容易造成灾难。 如果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进行建设,此次事故本可以避免。 调查还揭露,在溃坝发生前三天,负责公司就已经发现了大坝产生凹陷,却没有采取任何紧急措施。 面对惨状,中国没有计较老挝当初拒绝自己的提案,而是全力投入援助工作中。 中国政府不仅迅速派遣救援队伍奔赴灾区,还协助老挝进行灾后重建。 中国还接受了老挝的请求,承担起修复受损大坝的任务。 中国工程师们针对原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改进,采用更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确保修复后的大坝能够抵御更强的自然灾害。 修复后的大坝不仅恢复了供电,其安全性和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成为老挝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柱。 这场灾难给老挝带来了沉痛教训,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 老挝政府从这次经历中认识到:“便宜没好货”。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质量远比价格重要。 此后,老挝将许多大型水利发电项目都交由中国设计和建造。 2021年9月,由中国企业建设的南欧江梯级水电站成功投产,发电量超过100亿瓦,成为老挝“水电富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0 阅读:3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