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

千浅挽星星 2025-10-17 17:42:57

[微风]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一沓钱,没想到老鸨却冷笑道:“带她走?没门!”   1935年的上海,天香阁里的一曲琴音让张伯驹停住了脚步,那时的他37岁,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出身名门却无意官场,一心全扑在诗词书画里。   弹奏的女子叫潘素,她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而是前清状元潘世恩的后人,因家道中落不幸被家人卖入了妓院,但骨子里的清高让她坚持着卖艺不卖身的底线。   张伯驹看出了潘素的与众不同,欣赏她在乱世中保持的清高品格,认为她是一位被埋没的人才,所以才打算帮助她。   不过,要把潘素从天香阁带出来并不容易,因为国民党中将臧卓已经把潘素当作自己的人,还把她软禁了起来。   为了救潘素,张伯驹找了人脉很广的朋友孙曜东帮忙,孙曜东办了一场慈善晚宴,把臧卓引了过去,趁这个机会,张伯驹带人把潘素救了出来,连夜离开了上海。   张伯驹和潘素结婚后,生活重心都围绕着艺术和文物收藏,张伯驹为了收藏文物,常常花光家里的钱,潘素就主动卖掉自己的首饰和积蓄来支持他。   张伯驹也支持潘素发展艺术爱好,他把自己收藏的书画都拿给潘素看,鼓励她重新开始画画,还介绍她认识了绘画大师齐白石,他们的家收藏了很多珍贵文物,就像一个小型的文化展馆,这些文物也成了两人关系的见证。   可和平的日子太短暂了,战争爆发后,《平复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日本宪兵队绑架了张伯驹,提出的条件是用《平复帖》来换他的命。   这道难题落到了潘素身上,潘素很了解张伯驹,她知道如果用国宝换丈夫的命,张伯驹会一辈子不安心,所以她坚决不同意用《平复帖》交换,最后凑够了几十根金条作赎金,既救出了张伯驹,也保住了《平复帖》。   张伯驹和潘素一直都认为,这些珍贵的文物本质上是属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不是个人的私产,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个理念,抗美援朝时期,潘素就通过义卖自己的画作来支援前线,夫妇二人还多次举办义卖,把所得的钱用于公共事业。   1956年,张伯驹和潘素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们把《平复帖》以及另外七件顶级国宝,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这些曾经见证他们感情、也考验过他们意志的文物,最终进入故宫博物院,成为全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   《平复帖》的经历,就像张伯驹和潘素夫妇的人生写照,他们最初因为对艺术的热爱走到一起,在乱世中共同守护国宝,最终把对文物的热爱升华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   信源:北晚在线 百年守望:张伯驹与故宫国宝

0 阅读:113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