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16日在莫斯科开的俄罗斯能源周论坛上,对着全场来自

文史资鉴堂 2025-10-17 16:04:52

俄罗斯总统普京 10 月 16 日在莫斯科开的俄罗斯能源周论坛上,对着全场来自 50 多个国家的代表说了句实在话。   现在全球的能源关系正处在大洗牌的时候,这事儿不是凭空来的,一方面是因为好些新的经济中心冒头了,是挡不住的客观事儿;另一方面,说白了就是西方那些精英在故意搞破坏。   先说说这个挡不住的客观进程,核心就是能源买卖的 “风向” 变了。以前全球能源市场基本是欧美说了算,他们需求大,定价权、结算权都攥在手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也大多顺着管道往欧洲运。   但这几年不一样了,亚洲这边的中国、印度经济一发力,对能源的胃口越来越大,硬生生把俄能源出口的重心给拽了过来。普京在会上透了数据,亚太地区在俄能源出口里的占比,从之前的 39% 左右一下窜到了去年年底的 60% 往上,跟友好国家的能源贸易更是占到了 90% 以上。   就说印度吧,这变化看得最清楚。俄乌冲突前,印度从俄罗斯买的原油连 2% 都不到,主要靠中东供油。可现在不一样了,2024 年 7 月印度日均进口俄原油都到 207 万桶了,占比直接冲到 44%,妥妥成了俄罗斯原油最大的买家。   今年年底还跟俄罗斯签了个十年大单子,每月要拉 8 到 10 万吨原油,再加 30 万吨燃料油,一年交易额就得 130 亿美元,这量相当于俄油海运出口的一半。印度炼油厂想得明白,俄油性价比高,还能绕开美元用本币结算,谁愿意跟钱过不去?   中国这边的合作更扎实。中俄那条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一年比一年稳,俄罗斯还在铺新的能源运输网,这五年光天然气管道就铺了 10 万公里。   为了把更多能源运到亚洲,他们还在升级东部的铁路,打算十年内把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量从 1.8 亿吨提到 2.7 亿吨,西伯利亚的油气就能更快送到亚太市场。这些都不是谁能强迫的,纯粹是新经济中心起来了,能源需求跟着走,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可就在这趋势慢慢成型的时候,西方那些国家不乐意了,为了保住自己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开始故意搅局,这就是普京说的主动破坏。   从俄乌冲突以来,欧盟搞了 15 轮对俄制裁,能源领域又是禁运又是限价,还盯着俄罗斯的影子舰队下手,号称要切断俄能源出口的路子。结果呢?制裁没把俄罗斯搞垮,反而把自己坑惨了。   以前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是欧洲工业的命根子,德国化工、法国制造业都靠它压成本。制裁一搞,天然气价格飙上天,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税前利润从 2022 年的 69 亿欧元直接砍到 38 亿欧元,好多工厂干脆搬到能源便宜的美国去了。   欧盟统计局算过账,自从拒绝俄天然气,光进口成本就多花了 1850 亿欧元,而美国趁机卖液化天然气,一下赚走 530 亿欧元,成了最大赢家。欧洲嘴上喊着脱钩,身体却很诚实。   匈牙利就更直接了,死活反对能源制裁,还跟俄罗斯签了核电合作协议,要确保未来十年的能源供应。连欧盟自己人都承认,对俄能源制裁早就 “失去效力” 了。   西方的破坏还不止制裁,连能源基础设施都敢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这事儿到现在没个明确说法,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管道一炸,俄罗斯没法给欧洲输气,欧洲只能更依赖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美国简直是坐收渔利。   西方越破坏,反而加速了能源格局的重塑。俄罗斯本来可能还慢悠悠地调整出口方向,现在被西方一逼,索性卯足劲转向东方市场,还搞起了 “去美元化”。现在卢布在俄外贸结算里占比都快 40% 了,金砖国家还在琢磨搞自己的结算通道,避免被西方卡脖子。   中国这边更明显,2024 年前 8 个月货物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都到 26.5% 了,原油、铁矿石这些大宗商品用人民币计价的也越来越多。 普京在会上也说了,2025 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会微降 1%,但这是跟着 欧佩克 +的协定来的,自愿减产稳市场,毕竟俄现在还是占全球 10% 产量的主要产油国。   他还特意提了,要搞新核能与能源技术国家项目,保障技术主权,不能再被西方卡技术脖子。全球能源这盘棋,以前西方说咋下就咋下,现在新玩家冒出来了,需求和合作都在往亚洲转,西方又不想输,就耍手段搞破坏,可越破坏越把大家往多极化的方向推。   现在再看普京说的那两句话,算是把事儿点透了:新经济中心崛起是客观规律,能源跟着需求走,谁也拦不住;西方搞破坏是想抢话语权,但终究拗不过市场和现实。   未来能源谁说了算,不是西方精英能定的,得看谁能实实在在搞合作,谁能保障大家的能源安全。这重塑的过程或许乱,但大方向已经很清楚了。    

0 阅读:0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