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为吴石将军的牺牲而惋惜,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他牺牲后仅仅8天,台北马场町的同一片黄土上,倒下了另一个更重磅的人物——陈仪。 清早台北那个马场町,枪声响了,吴石还有他三个部下,罪名是通共叛乱,泄露机密搞策反,这就是吴石案,可这事还没完,过了八天,还是那个地方,陈仪也被拉了去,现在没几个人提他,名字好像就这么没了。 蒋介石心里不踏实,吴石是红色的渗透,陈仪可是自己人反水,这身份不一样,吴石是潜伏的,共产党早就埋在国民党军队里的钉子,级别高还保密,陈仪不是,他是国民党正儿八经的上将,蒋介石一手提拔起来的,资历老得很,谁也没怀疑过他的忠诚。 陈仪这人,小时候就在日本留学,读的陆军士官学校,算是黄埔那批人的前辈,抗战前就是陆军中将了,日本投降那天,在台北公会堂,他代表中国政府,去接那份降书,台湾五十年的殖民,总算收回来了,那是1945年10月,台北下着细雨,陈仪穿着一身军装,在公会堂接下降书,台阶下面全是老百姓,喊着光复,那一刻是他最高光的时刻,也是国民党在台湾的起点,谁能想到,五年不到,自己人就把他拉到刑场,一颗子弹穿过脑袋。 这变故到底怎么来的,时间得回到1949年,内战打得难解难分,国共到了决战的时候,蒋介石还在南京做着他的梦,陈仪脑子很清醒,当时他是浙江主席,守着江南要地,人脉又广,跟汤恩伯关系特别好,汤恩伯是国民党的王牌军,兵多地盘大,可他出身苦,年轻时全靠陈仪提拔,没有陈仪就没有汤恩伯,陈仪看国民党这船要沉了,就写了封信劝汤恩伯起义。 意思很简单,大势已去,不如保全百姓,他愿意当个中间人,打开渡口让解放军过江,就想做成这么一件事,结果汤恩伯看到信,直接交给了毛人凤,信封都没拆就送到了蒋介石那,陈仪头顶的天,一下就炸了。 他被抓那年春天,人在上海,被秘密关押起来,家里人收到消息,陈仪就说了一句,我这辈子很多事都做得糊里糊涂,唯独这次是对的,这不是说反话,他是真心觉得能救几十万人的命,自己死也值了,汤恩伯呢,表面上感恩戴德,心里想的只有权位,那封信成了他递上去的一把刀,割断了最后一点情分。 马场町的刑场,天特别闷热,泥地湿漉漉的,特务念完死刑令,陈仪就说了声好,他穿着西装,打着黑点领带,有人递水递烟他都不要,转过身对着行刑的士兵说,向我头部开枪,没有一句怨言,就那么站着中了弹,倒了下去,那年他67岁,没留下什么诗,也没什么遗言,只有那句,这次我做对了。 陈仪死后,汤恩伯在家里设了个灵堂,说是祭奠恩师,蒋介石知道了发了好大一通火,汤恩伯一句话没说,几年后他病死在日本,据说在病床上念叨着,对不起陈老师,可已经晚了,陈仪的家人也受了不少苦,在台湾被软禁了很多年,直到两岸关系缓和,他的墓才迁回大陆,安在北京福田公墓,跟吴石并排葬在了一起,墓前总有鲜花,一个潜伏者,一个反叛者,在那个极端的年代,他们走了各自的路,死后却站到了一起。 历史会记住他们,不是因为他们的死,而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看明白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很多人都为吴石将军的牺牲而惋惜,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他牺牲后仅仅8天,台北马场町
椰子说历史
2025-10-17 12:37:02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