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到现在也想不通:190万发炮弹为何轰不平一座小山头?上甘岭43天血战,毫无优势的志愿军顶着超过二战最高水平的猛烈炮火,打碎了美军王牌部队的速战美梦。战斗之惨烈,甚至被美联社称为朝鲜战场的凡尔登。 1952年10月,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准备发起“金化攻势”,想要一举拿下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制高点的五圣山,从而长驱直入平康平原。如果美军的计划成功,志愿军将被迫后撤200公里。 而美军想要拿下五圣山,就必须要拿下挡在五圣山前面上甘岭两侧的597.9和537.7高地。当时这两个高地只驻扎着志愿军15军的两个连加一个排。 因此进攻前范佛里特就非常乐观的估计,只需要派出2个营付出伤亡200人的代价,6天内就可以拿下两个高地,而后美军的装甲部队便可以直插平康平原。 但是让范佛里特没想到的是,这场发生在两个无名高地上的战斗,竟成了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污点。 10月14号凌晨,联合国军开始以每秒6发炮弹的速度,对着两个高地狂轰滥炸。 轰炸密度之大,即使是身经百战的15军军长秦基伟,也不禁感叹:这天是一个焦急如焚的日子,敌人火力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整个上甘岭战役,美军对志愿军的阵地倾泻了190万颗炮弹,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的最高水平。平均每平方米就有76枚炮弹爆炸,炮弹不会落在同一个弹坑在这里成为一个“伪命题”。 由于美军的猛烈轰炸,志愿军阵地的山头,被炮弹直接削低了两米。阵地上的土石更是被炸松了1到2米,志愿军的表面阵地被炸成了焦土,从空中俯瞰,表面阵地坑洼的和月球表面没什么区别。 美军以为炮击到这种程度,阵地上的志愿军应该早已被全部消灭。但是当美军开始冲锋的时候,他们却傻了眼,无数的志愿军战士从各处坑道钻出,迎头痛击美军。 志愿军战士依托坑道,先后击退了敌人25次营以上进攻,635次营以下冲锋,并和敌人反复争夺了29次阵地。为了夺回阵地,年仅22岁的战士王合良,在被美军手榴弹炸的几近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忍住剧痛,爬着找到了被炸断双腿的副班长薛志高。 在战斗小组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的情况下,为了完成任务,失明的王合良从死人堆里面给薛志高找弹药,两个身体残缺的志愿军战士,愣是在原地打退了美军多次进攻。 在弹尽粮绝的最后一刻,王合良想把副班长背下去,自己再回来坚守阵地,但薛志高拒绝了这一要求。 随后让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失明的王合良背着双腿被炸断的薛志高,向着敌人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年仅21岁的薛志高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的惨烈超乎美军想象,联合国军从最开始的2个营,一直增兵到6万人,然而等待他们的并非胜利,而是让美军永世难忘的超高伤亡率。 在前12天的战斗里,作为作战主力的美7师的伤亡达到了3300人,远超美军战史中2000人单次战役伤亡的记录。 曾叫嚣着“要用机关枪和大炮和志愿军谈判”的美军,最后竟在10月24号直接把阵地丢给了韩军,狼狈的退出了战场。 最后范佛里特也不得不承认,美军之前屡试不爽的“超级火力”,在志愿军面前近乎失效,即使美军火力全开,把阵地轰成焦土,可是当美军爬上阵地,迎接他们的依然是志愿军战士发出的枪林弹雨。 11月25号,在战斗持续到第43天的时候,面对近乎恐怖的伤亡率,范佛里特被迫下令停止进攻。纵观整个上甘岭战役,在配发了防弹背心的情况下,6万联合国军的伤亡依然达到了25498万人,整体伤亡率达到了40%以上。 而在此之前美军的最高伤亡率只有32.6%,志愿军的出现,将美军的最高伤亡率提高了一个等级。 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军乖乖的回到了谈判桌,再也没有发起营级以上的战斗,此战彻底将美军“打怕”! 直到现在,美军的最高军事学府西点军校中,依然摆着597.9和537.7两个高地的模型,上甘岭战役直到70余年后,依然让美军不敢忘记。当年参战的美军士兵,在多年后回忆起上甘岭战斗的场景时,仍然心存恐惧。 上甘岭战役成为了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伤心岭”,而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上甘岭则成为了让全世界认识中国军队意志和实力的“分水岭”。 在上甘岭战役之前,志愿军15军只是一支二等部队,但是此战之后,15军却涌现了12383名各级战斗英雄,占志愿军总数的27.5%。如今在解放军的10大英模中,15军就占了两位——邱少云和黄继光。这是15军的光荣,更是全体志愿军战士的骄傲。 15军战士在装备火力毫无优势的情况下,用钢铁般的意志打出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让美军至今胆颤。上甘岭的胜利也让世界看到了:当一个民族站起来的时候,将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美国人到现在也想不通:190万发炮弹为何轰不平一座小山头?上甘岭43天血战,毫无
昊昊评历史
2025-10-17 10:46:52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