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突然宣布了! 10月15日,中方回应欧盟欲逼中企向欧企移交技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针对欧盟拟规定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必须向欧洲公司移交技术的做法,中方三个反对。 反对违反世贸规则的强制技术转让、反对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反对以提升竞争力为名进行保护主义歧视性操作。 媒体此前披露,欧盟正在酝酿一套针对非欧盟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准入条件,包括在当地运营 需承担技术转移义务、使用一定比例欧盟商品或劳动力、在欧盟境内实现产品附加值,甚至可能要求组建合资企业。 这些措施重点指向汽车、电池、关键制造业等领域。 报道还指出,这些规则预计将在11月提出初案,欧盟委员会年底前可能正式提交方案。 换句话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贸易摩擦升级——欧盟正试图把公开抢夺技术合法化。 若落地,将重塑中欧产业链格局,也可能引发广泛连锁反应。 单从表面看,这像是落后者想翻盘的动作。 但深层原因错综复杂: 欧盟多个成员国长期依赖传统制造业,面对新能源、电池、电动车崛起,他们看到自己被中国企业 压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欧洲制造业竞争力下滑、成本高企、创新乏力,是现实症状。 欧盟内部也有强烈呼声:要控制关键技术、留住高附加值以保住产业安全。 而且这几年,国际博弈更多从关税战转向规则竞争。 谁制定规则,谁就把话语权握在手里。 欧盟想把技术条件写进法规里,一旦成功,就不必靠关税那套粗暴手段,但能在制度层面限制对方。 把技术控制转为合法准入壁垒。 这次中方在外交回应中用三个反对划出清晰红线:反对违反世贸规则的强制技术转让;反对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反对以竞争力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 林剑这话里的分量,不只是姿态,而是告诫:中方不能在规则之上任人鱼肉。 欧盟要用规则去抢技术,看似聪明,却也很危险—因为规则本身若被武器化,它就从游戏规则变成战斗武器。 今天是针对中企,明天可能是针对其他国家。 长此以往,谁还敢在制度重压下跨境投资? 中欧关系本应建立在公平、互信、共赢之上。 技术是合作的源泉,而不是筹码;规则是游戏场地,而不是战场。 若欧盟坚持此路,中欧真正的赢者不一定是欧洲,而是那些能灵活避险、守住核心技术的国家。 读者朋友们怎么看这波规则抢夺?你觉得这套提案能落地吗?如果落地,中企如何破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
外交部突然宣布了! 10月15日,中方回应欧盟欲逼中企向欧企移交技术。 中国
南琴聊文化
2025-10-16 19:48:54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