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特刚刚发文,大致意思是说,为了抵制中国的霸权,美国已经决定不再买中国的食用油了 2025年10月中旬,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中国 “故意不购买美国大豆,给美国豆农造成困难”,这构成 “经济敌对行为”。 中国方面则迅速回应表示遗憾,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 这个事件乍看像你不买我的豆子,我就不买你的油的双边对抗,其实混杂了政治宣示、贸易博弈、舆论操作等多种因素。 中国历来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 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额曾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51%。 但进入2025年,中国对美大豆的采购大幅萎缩,1月至8月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大豆量只有2.18亿蒲式耳,仅占同期出口总量的29%。 在6、7、8月,中国基本没有新的美国大豆订单。 所以,美国此刻喊你不给我买豆子,我就不给你买油,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战术回击,而非始料未及的危机。 但是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的农户一直依赖中国市场。 现在中国缺席,美国大豆出口难以对接替代市场,库存压力陡增。 分析者称,如果中国持续缺席市场,美国可能在2025年底前损失1400–1600万吨大豆出口机会。 这对农场经营者、相关物流、加工和金融体系都是重大负荷。 特朗普此时高调宣布停止购买中国食用油——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在农区争取政治资本,一方面是 想让中国感觉疼,在谈判桌上占据声势。 那么究竟是谁得利,谁受伤呢? 肯定是农户受伤最明显,因为他们出口受挫、库存上升、价格下跌,种植积极性可能受挫。 可笑的是特朗普说停止向中国购买大豆油,即便美国能自己加工豆油、豆粕等,也难在短期内填补外部市场空缺。 所以即使特朗普喊了狠话却难以落地,不过是口号多于行动的强国滑稽剧而已。 而对于中方来说,出口食用油到美国的规模本就不高,特朗普的断买威胁,对中国油厂影响有限。 实际上,中国对美食用油出口早已大幅下降。 况且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大豆采购,这些国家或将获得更长期、更稳定的订单。 美国的出口空间被压缩后,不得不在其他国家市场中争取份额,甚至可能面对价格战和运费劣势。 短期来看,全球大豆市场可能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滑的风险。 长期来看,除非美国与中国重新达成协议,否则美国在中国大豆市场的份额可能难再恢复到过去那个高度。 而这场论战背后,是大国博弈、国内选区压力、产业链安全、市场预期交错的复杂局面。 特朗普断油叫嚣,更多是一种外交信号,而非现实出手; 真正关键的是: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在过去多年里已成为一条极其脆弱的缆绳,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断裂。 双方都需要避免以骄兵蛮干的姿态破坏这根缆绳,因为断了之后,谁都难受。 你怎么看?美国那边的农户会撑得住吗?中国这次恐怕要不会急着谈判吧?欢迎在评论区聊起来——我会跟你一起翻牌子。
老特刚刚发文,大致意思是说,为了抵制中国的霸权,美国已经决定不再买中国的食用油了
南琴聊文化
2025-10-16 17:46: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