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国籍。然而晚年时,他却数次申请,想恢复国籍。 王兴复隶属后勤兵站,他的主要任务是为石岭里这个小村庄运输物资,战争给这个村庄留下的,除了断壁残垣,还有一个叫吴玉实的姑娘。 吴玉实两个哥哥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战后,这个上过三年小学的女孩就在合作社里默默工作,王兴复看着这个孤苦的女孩,一种“大哥哥”般的怜惜油然而生。 他所在的兵站时常帮助村民重建家园,组织的电影放映和联欢会,也给了他们相处的机会,他会悄悄塞给她馒头和水果,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关心。 几年过去,那个瘦弱的小姑娘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王兴复也意识到,他对吴玉实的那份同情早已转变成为深沉的爱意。 然而,志愿军队里却有个明文规定:绝不允许与当地女性通婚,1958年,全面撤军的命令下达后,王兴复也做出了他的选择。 他鼓起勇气先是拜访了吴玉实的父亲,得到了老人的认可,然后才正式向她表白,吴玉实的回答简单而坚定:“只要你留下,我们就结婚。” 为了这个承诺,王兴复向兵站领导递交了就地复员的申请,领导严肃地告诉他,留下就意味着要放弃中国国籍。 而王兴复的回答是,为了信守承诺,任何处分他都认了,绝不后悔,这份申请被层层上报最后获得了批准。 放弃国籍不仅意味着身份的更换,更意味着要告别自己的战友,从此,他从一名中国战士,变成了一位朝鲜公民。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语言不通让他感觉与周围格格不入,但他硬是挺了过来,后来还被分配到平壤一所华侨小学教书,并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了校长的位置。 留在朝鲜后的他也有了一个圆满的家庭,妻子吴玉实贤惠善良,两人相濡以沫,还共同养育了七个活泼可爱的儿女,他在异国他乡拥有了事业和家庭,似乎已经获得了圆满。 可故土是刻在骨子里的,任凭身份再怎么换也无法使他忘怀,闲下来的时候,王兴复总会习惯性地望向中国的方向,那份思乡之情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越发浓厚,他的沉默,善解人意的妻子早就看在眼里。 直到孩子们都已长大,王兴复才终于向妻子袒露心声,此时吴玉实的父母也已过世,她握着丈夫的手说:“我们一起回中国吧。”从1967年开始,王兴复便一次次地向有关部门申请恢复中国国籍,这条路,他走了十几年。 1981年,在“特事特办”的原则下,他的申请终于获批,王兴复辞去校长职务,带着妻子和全部七个儿女,举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地方政府为他们发放了每人1000元的安家费,并将他安排进一家变压器厂工作,直到1992年光荣退休。 信息来源:《朝鲜战场上跨国之恋》——沈殿成(《侨园》)
[微风]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
千浅挽星星
2025-10-16 16:44: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