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案后王碧奎境遇的历史真实脉络 吴石案在1950年的台湾闹得沸沸扬扬,那时候国民党刚退到岛上,白色恐怖氛围浓得化不开。吴石作为防务部参谋次长,本来位高权重,结果被保密局抓了个现行,指控他是中共的间谍。案子牵扯出朱枫、聂曦这些人,一下子牵连几十号人。吴石从2月底被捕,到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枪决,前后不过几个月,国民党那边动作快得很,蒋介石亲自下令严办。吴石的妻子王碧奎也没逃掉,她被抓进去关了七个月,差点就判重刑。这案子后来解密档案才慢慢浮出水面,台湾国家档案局和一些老报的资料显示,王碧奎的遭遇挺典型的白色恐怖受害者,但她能熬过来,还得说有几分运气和人情。 王碧奎1906年出生在福建闽侯,本来过着普通军属日子。吴石早年从保定军校毕业,陆军大学教过书,两人1923年结婚后,她就跟着丈夫东奔西跑,从大陆到台湾,带四个孩子,长子吴韶成、大女儿吴兰成、二女儿吴学成、小儿子吴健成。1949年国民党败退,她全家挤上船到台湾,住进台北泉州街的租屋。案子爆发前,王碧奎偶尔帮人缝缝补补,手艺不错,但家里主要靠吴石的薪水过活。2月28日吴石被捕那天,她在家做饭,保密局的特务直接冲进来,把她铐走。档案记录,她被关在台北景美监狱,先是疲劳审讯,一天一夜不让睡,逼她交代吴石的“出境证”和往来信件。她起初咬牙不说,后来扛不住,供出些线索,但没牵扯太多别人。国民党那边判她九年徒刑,罪名是“从犯”,还打算剥夺她工作和住房资格。那年头,白色恐怖下,家属往往连坐,统计显示1950年就抓了三千多“匪谍”亲属,好多被赶出台北市区,流落街头。王碧奎的处境本来也够惨,体重掉得厉害,狱中条件差,饭食稀得像水。 关键转折在陈诚身上。这位国民党大员和吴石有旧交,早年陆军大学时吴石是他的战术教官,两人还一起上过战场。陈诚日记里头有记录,1950年他写“吴次长案涉敏感,其家属无辜,久系恐生变,已嘱人妥为处置”。这话直指王碧奎,他没公开出面,怕蒋介石那边疑心,但私下动用关系,先在死刑批件上批“暂缓”,然后通过副官李抗清协调释放。七个月后,王碧奎出狱时,陈诚让人送去二十公斤糙米和三丈棉布,那时候台湾物资配给制,这些东西得行政院长特批才行。陈诚的动机说白了是看在旧谊份上,不想坐视不管,但也低调得很,从不亲自见她,所有事都间接办。解密档案显示,1950到1955年,陈诚从办公经费里拨了好几笔“遗属安抚”款,1952年一笔就标注用途是帮吴家。国民党内部不少人知道吴石案,但大多数官员吓得赶紧划清界限,有人甚至上交旧信表忠心,陈诚这点算例外,不过也仅此而已,没法保吴石本人。 出狱后,王碧奎没敢留在台北,那地方风声鹤唳,房东怕沾边,一周内就把房子收走。她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长女吴兰成和二女吴学成,南下台南中西区落脚。长子吴韶成早年留在大陆,二儿子吴健成那时还小,全靠她一人拉扯。档案和当事人回忆里,她起初租了间破木屋,屋顶漏风,勉强安身。没工作没积蓄,她只能靠缝纫手艺混口饭。白天给人改衣服,晚上在家踩缝纫机,邻居送来军装破裤,她一针一线补好,换点米面。台湾那几年经济紧巴巴,布料贵得要命,她攒了几年钱,到1956年才在台南开起小裁缝铺。铺子不大,就一台旧机器,几把凳子,她招呼客人量尺寸,剪布下针,生意勉强够养家。联合报后来采访她时,她说陈诚没帮啥惊天动地的事,但至少没让她娘俩饿死,孩子没断学上。这话接地气,点出那时代人情冷暖。陈诚的援助不止一次,1951年吴健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叫“间谍崽子”,差点打起来。陈诚知道后,通过教育部低调转校到台北市立建国中学,没提家庭背景,就走普通程序。吴健成后来顺利读书,1960年代靠资助去美国留学,王碧奎在码头送他,算是家里头一个出头。 王碧奎的日子虽苦,但她咬牙撑住,没再回台北,也没求别人。裁缝铺开了几年,子女渐渐长大。吴兰成留在台南找活计,吴学成16岁那年被迫辍学,在台北街头摆摊卖小吃,风吹日晒,攒钱寄回家。二女儿吴学成后来嫁人,生活平平。吴健成在美国安家,通信不断,寄照片回台南。王碧奎的铺子成了家里的支柱,她不光缝衣服,还帮人染布改款,邻里间口碑好,勉强过得去。国民党那边对吴石案的家属监视松了些,但歧视没少,孩子上学找工作总有闲话。她晚年闭铺,搬到小巷老屋,靠子女接济。1980年她去美国洛杉矶,和吴健成住一起,逛超市买菜,日子安稳了点。1993年她在美去世,87岁,骨灰运回北京,和吴石合葬在香山公墓。这事大陆民政部后来追认,吴石2011年定为烈士,王碧奎的遭遇也算写进党史隐蔽战线记录。
吴石案后王碧奎境遇的历史真实脉络 吴石案在1950年的台湾闹得沸沸扬扬,那时候
文史啊旺
2025-10-14 21:48: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