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69年,19岁的宁波女知青黄丽萍,下乡到北大荒。10年后,她放弃了返城的机会,安心当一个农村妇女,可没人知道她是一位将军的女儿。 黄丽萍的父亲黄思深是位1931年就参加红军、走过长征的老革命,一生最看重的就是原则,他有条铁律:绝不为家人动用关系谋取私利。 所以,黄丽萍和她的兄妹们下乡被分到了最偏远的地方,没沾到半点光,而这种“不求人”的家风早已成了黄丽萍的做事原则。 当返城的机会真的摆在面前时,她完全可以向复出工作的父亲开口,但她首先想到的,不是求父亲帮忙,而是“不能让他为难”。 她不愿意让父亲为了自己,打破一生坚守的准则,这种理解父亲的体谅,就是她身上最宝贵的“将门风骨”。 后来,她带着家人回宁波探亲,亲眼看到父亲住在那么狭小拥挤的房子里,身体也不大好,心里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父亲清贫而正直的一生是她心中一生追求的榜样,父亲也从未开口让她回来,父女俩的默契超越了千言万语。 如果说父亲的原则给了她做人做事的底限,那么,在这片黑土地上安下的家,就是她向父亲学习,定下的方向。 刚到北大荒那会,这个19岁的宁波姑娘人都懵了,北方的干冷、住处四处漏风的泥草房、磨破双手也干不完的重活,一度让她瘦弱多病。 但她心态很好,觉得来这就是锻炼的,还劝过同伴别总想着享福,她手巧,会织毛衣,当地姑娘都来学,她也因此交到了朋友。 就是在最脆弱的时候,有人向她介绍了一个和她同样来下乡的青年,那个男人用最朴实的方式打动了她,天寒地冻的冬天,他每天都会煮一个在当时稀罕得不行的鸡蛋,揣在怀里捂热,再走好几公里路送给她,只为帮她增强点抵抗力。 她想看一场《白毛女》的演出,他二话不说,硬是连着排了三天的队才抢到一张票,黄丽萍看重的就是这份实实在在的心疼。 所以结婚时,她没要任何彩礼、手表和新衣服,一张结婚证就把自己嫁给了这个一贫如洗但真心爱她的男人。 婚后,她悉心照料生病的婆婆,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个家是她用十年的汗水和青春浇灌起来的,早就长进了她的生命里,相比宁波老家那略显逼仄的城市生活,北大荒的广阔天地反而让她觉得更踏实、更像家。 所以,黄丽萍的留下不是一种放弃,而是在另一片土地上,活成了父亲最希望的样子,她没有顶着“将军女儿”的光环回城,而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靠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庭。 到了2018年,她和丈夫依旧生活在这片早已从“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土地上,儿孙绕膝,生活美满,多年后她谈起往事,语气平静而坚定,说自己从不后悔。 她觉得,自己和兄弟姐妹们虽然都是普通工人农民,但一辈子自食其力,没让父亲破例,就是对父亲最好的交代,“我们没有给父亲丢人”这句话,便是她一生的荣耀。 参考来源:新华社 热血沃黑土——北大荒精神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