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6年,52岁的金庸出轨16岁林乐怡,他和妻子离婚,妻子说:“离婚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答应我”,令人意外的是,金庸没经过林乐怡的同意,直接满口答应! 朱玫是家境优渥、留洋归来的才女记者,而金庸只是个离过婚、没什么名气的穷作家,当时,朱玫不顾家人“门不当户不对”的激烈反对,硬是辞掉工作,掏空所有积蓄,陪他创办《明报》。 在那段创业岁月里,朱玫既是记者也是管家,更是“救火队长”,她曾通宵为金庸校对稿件,甚至在报社发不出工资时,毫不犹豫地变卖自己的首饰救急。 她不只是妻子,更是他的创业合伙人,可当《明报》这笔“资产”急剧增值,金庸功成名就后,他们夫妻间的情感价值却迅速贬值了。 随着两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隔阂越来越深,朱玫的强势在富裕后变成了控制,金庸的温和则成了逃避,当一个52岁的男人频繁光顾一家餐厅,晚归的衣服上带着不属于家里的香气时,一切都已心知肚明。 很快,两人就作出了离婚的决定,而朱玫提出的那个条件震惊了所有人:要离婚可以,但那个餐厅服务员林乐怡,必须接受绝育手术。 这听着像报复,但更深层的是她要捍卫自己和孩子们在这份“共同资产”里的股权,保护自己二十年的付出不至化为乌有。 听到条件的金庸在沉默片刻后,竟未与林乐怡商量就答应了,在这场交易里,林乐怡这个16岁的年轻女孩根本没有发言权,她的子宫和未来成了她进入金庸生活的“入场券”。 金庸亲自陪同林乐怡走进医院打掉了孩子,也打破了她对爱情的想象,林乐怡这才知道,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纯粹的情感上,她对金庸夫妇来说只是一个随时可牺牲的棋子。 就在两人关系确定的那年10月,他们19岁的长子查传侠在美国自杀身亡,这个聪慧的年轻人用最决绝的方式,对父亲的行为和家庭的崩塌提出了无声的抗议。 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刻在了所有幸存者的心里,金庸虽然开启了新的生活,却从此背负着一辈子的悔恨,这份悲痛甚至在他晚年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 朱玫在那场情感纠葛的 “交易” 里看似占了上风,却失去了儿子,也断送了余生的幸福,在双重打击下,她最后在温哥华孤独地去世,享年 63 岁,临终时没有一个子女陪在身边。 林乐怡后来成了金庸的妻子,过着低调且没有孩子的生活,默默陪伴金庸直到他 94 岁高龄,她虽然得到了妻子的名分,却也永远活在了那场悲剧之中。 信源:凤凰网 1976年金庸与第三任妻子林乐怡结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