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盯着中国手里的美债,希望中国能大规模抛售,但中国并没有按他们想的来。相反

九鼎观世道 2025-10-14 12:23:36

美国一直盯着中国手里的美债,希望中国能大规模抛售,但中国并没有按他们想的来。相反,中国不仅在稳定美债持有量,还在低调增加黄金储备,这种操作直接让人民币有了双重保障。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很多人都在盯着中国手里的美国国债,尤其是美国,每次中美关系风浪一大,他们总是希望中国能“情绪化”抛掉美债,制造点金融地震。 但中国的实际操作远比外界想象的冷静、克制和高明。比起一时的情绪宣泄,中国更像是在下一盘稳健的大棋,把美债、黄金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三招连环用得相当漂亮。 美债其实就是美国政府的借据,全球最大债主之一就是中国。这些年,美国债务雪球越滚越大,2025年都突破36万亿美元,光利息就要掏出1.2万亿,财政赤字压力山大。 外界总有人鼓吹中国应该一把甩掉美债来“教训”美国,但中国并没有选择跟着美国起舞,而是采取了逐步减持、分散风险的策略。 今年7月,中国美债持有量降到7307亿美元,比6月少了257亿,是十几年来的最低点。可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减持节奏非常平滑,没有刺激市场恐慌,也没有引发汇率大波动,堪称一场“无声的去美元化”。 中国并不是简单地把美债换成了现金,而是把部分资金转投到更稳健的资产,比如黄金和多元化的外币债券。 黄金这两年成了央行的宠儿。2015年开始,中国就加速买入黄金储备。到2025年9月,黄金储备增至2302吨,不仅是全球前列,而且连续11个月小步快跑地买进。 黄金,天然就是对冲美元风险的“安全垫”,尤其是在通胀高企、地缘动荡的背景下,黄金的价值更加凸显。 有意思的是,这股黄金热潮还带动了全球央行的跟风,波兰、印度、土耳其纷纷跟进,全球央行黄金占比逼近18%,比十年前翻了一倍。 中国之所以能如此自信地多元配置外储,很大原因在于自身黄金产量也在提升。山东、湖南等地新矿陆续投产,每年国内黄金产能超过400吨,保障了自给率。这为中国央行持续增持提供了坚实后盾,也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有了更多主动权。 除了黄金,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稳步提升。2016年人民币纳入SDR篮子还是个“新成员”,而现在跨境支付份额已经飙升到4.5%,9月一度超过欧元,成了全球第二大支付货币。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愿意用人民币结算,中东石油贸易、巴西铁矿石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合同,人民币都成了备选币种。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贸易支付中的地位持续攀升,人民币国际化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 这一切的底气,很多来自CIPS跨境支付系统。相比西方主导的SWIFT,CIPS更适合人民币流通,手续费低、到账快、不受美国制裁影响。 今年6月,全球已有176家直接银行、1514家间接机构接入CIPS,覆盖189个国家。非洲、中东、东南亚都在加速用人民币,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企业更是通过CIPS搞定融资和结算,极大降低了汇兑风险和成本。 跨境电商平台更是直接把人民币支付嵌入海外生意中,让中国小商品走向世界变得更简单。 各国央行和大企业也在悄悄改变策略。德国企业主动选择用人民币避开美元风险,印度、土耳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越来越多国家形成了“人民币结算圈”,全球美元一家独大的格局开始松动。 美元储备占比虽然还在60%,但人民币在国际债券发行、离岸市场上的份额每年都在增加,光是香港就有6800亿人民币债券发行。 美国内部却不断出乱子。国会为债务上限争吵,信用评级屡被敲警钟,美联储加息与财政赤字矛盾加剧,市场信心摇摆。 中国同时稳步推进多元外储和人民币国际化,贸易伙伴和金融市场更愿意与中国合作。电商领域,Temu暂停直邮美国,反而让美国本土供应链陷入混乱,全球产业链开始寻找更多元的支付和结算路径。 专家的观点也很有意思。巴曙松认为,多元储备结构最稳妥;孙立坚则建议CIPS持续迭代升级,打造更强大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 事实证明,中国不跟美元死磕,而是用“多手准备”来确保金融安全和贸易畅通,让人民币和黄金一起给中国经济打底,稳住了局面,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信源:9月末外储规模环比增加 央行连续增持黄金——新华社

0 阅读:48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