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多的是办法制裁中国,希望中国理性 日前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

地缘历史 2025-10-14 10:50:28

万斯:多的是办法制裁中国,希望中国理性 日前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拥有的施压手段比中国“多得多”,如果中国表现得理性,那么特朗普也愿意成为“理性谈判者”。   就在几天前,中国才刚刚宣布对稀土、锂电池、人造石墨等关键物资实施出口管制。   而特朗普则立刻回敬一记“狠招”,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额外100%的关税。   在全球市场尚未从冲击中缓过神来之际,万斯此举看似是试图释放缓和信号,但背后的逻辑却更像是为自己的极限施压找一个下坡路。   “我们有的是办法制裁中国”。这句听起来底气十足的话,出自这位美国副总统之口,却更像是一场表演。   他口中的“理性谈判者”,前提是中国先“表现出理性”。   但问题在于,什么才算“理性”?是任由美方关税横扫而不做出反制?还是在核心战略资源上无动于衷?   毫无疑问,万斯所谓的“理性”,只是他设定的一种单向标准。   说到底,这不过是美方一贯的对外策略:先打压,再拉拢,最后逼对方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坐上谈判桌。   从2018年的关税战到现在,中方早已识破这种“先破局、再谈判”的老套路。   更何况,特朗普政府的外交风格向来以“交易性”为核心,其背后的“TACO”路径早就是公开的秘密:表面强硬,实则反复横跳,只为在关键时刻换取最大利益。   这一次也不例外。特朗普先是抛出关税炸弹,制造谈判筹码,然后再由万斯出面放出“理性”的风,试图营造一种“美方愿意沟通”的假象。   但市场并不买账。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在万斯讲话后迅速上涨,说明投资者早已熟悉这套节奏,并将其视为又一次“放水”的信号。   华尔街比谁都清楚,这就是一场交易前的虚张声势。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政府这次的加税行为并非铁板一块。美国国内对其关税政策的质疑声日益高涨。   从企业到民众,反弹情绪不断升温。   尤其在当前通胀压力依旧高企的背景下,额外的进口税将进一步推高消费品价格,最终伤害的是普通美国人自己的钱包。   更不用提,盟友们也对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感到不满,纷纷表态将采取对等反制。   在这样的内外交困之中,万斯的“理性谈判”言论更像是一次“缓兵之计”。   他试图在不真正让步的前提下,为美方留出操作空间,同时也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失败预设“台阶”。   而把中国定义为“非理性一方”,正好可以将责任转嫁出去,把谈判受阻的锅甩得干干净净。   但问题是,中国早已不是可以被轻易“带节奏”的对象。   在10月9日宣布出口管制措施后,中方商务部强调,“不愿打,也不怕打”,并明确表示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这种表态不仅延续了此前一贯的坚定立场,也展现出中国在关键领域拥有的战略主动权。   尤其是在稀土、锂电池等未来产业核心领域,中国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使其具备了真实的反制能力,而非象征性的回应。   事实上,中方的策略早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出口管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国家战略调整。   它不仅回应了美方的科技封锁,也在全球供应链中重新确立了中国的议价权。   这种精准打击,直指美国在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软肋,极具“釜底抽薪”的战略效应。   而在这种背景下,万斯的“希望中国理性”的表述,就显得尤为讽刺。   尤其是考虑到他在一个月前还曾公开发表辱华言论,把中国民众称为“乡巴佬”,这次却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和平使者”。   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只会让人质疑其真实意图。   是不是看到市场反应过于激烈,才开始着急“降温”?是不是担心国内反弹过猛,才想用“谈判”来转移视线?   更有意思的是,有媒体挖出,特朗普家族在宣布关税消息前后,在加密货币市场的投资账户出现了异常收益。   这一巧合引发了外界对内幕交易的强烈关注。   有人指出,关税政策的“放话节奏”与市场波动之间的同步,极有可能是有意为之,甚至有人质疑其背后是否存在操纵行为。   如果属实,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危机。   在中美关系这场博弈中,谁是真正的理性一方,其实并不难判断。中国坚持以规则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对外政策,从未主动挑起冲突。   反观美方,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喊着“理性谈判”,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演早已失去说服力。   更别提,在国际社会对贸易保护主义日益警惕的今天,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与全球合作潮流背道而驰,最终只会被孤立。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