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蒋介石得知戴笠的儿子戴藏宜被枪毙,当即命令毛人凤把戴的后人接到台湾。

青衫栀幽音 2025-10-13 20:59:00

1953年,蒋介石得知戴笠的儿子戴藏宜被枪毙,当即命令毛人凤把戴的后人接到台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台北官邸的照相机定格下了一个历史瞬间,蒋介石抱着戴以昶,郑锡英站立一旁,戴以宽紧跟身后,合影笑容背后,却有另一番天地,谁也没想到,一张照片能承担如此沉重的权谋意涵。   表面的温情,并未冲淡隐藏的复杂,蒋介石曾是戴笠最信赖的上司,戴笠为蒋介石打下军统情报江山,帮助掌控国民党大权,两人曾并肩合作,形影不离,然而,权力膨胀后,怀疑和猜忌随之而来。   戴笠执掌军统多年,声势浩大,蒋介石派郑介民、唐纵等亲信分权,意图打破局面,却始终无果,两人明面和平,背后却在暗自较劲,军统气氛愈发紧张,内部格局剧变似乎一触即发。   1946年春天,戴笠乘飞机遇难,局势一夜间剧变,蒋介石既痛失心腹,也松了一口气,军统权力重新洗牌,毛人凤得以上位,那时,蒋介石对戴笠家族并未立即出手帮扶。   戴藏宜,戴笠唯一的儿子,自幼享受家族宠爱,无忧无虑,戴笠每月寄钱,供戴藏宜挥霍,戴藏宜本无心学业,只读过小学,家中有了他,仿佛注定了一生的顺境。   戴笠安排戴藏宜进大学,但戴藏宜没能顺利毕业,随后在家乡帮忙,处理家中事务,兼管一些军统通信设备,依仗戴笠威势,戴藏宜干了不少不为人知之事,战争动荡后,戴藏宜失去依靠,生活急转直下。   解放战争后,戴藏宜带家人多次潜逃,始终无法脱身,最终因历史问题被枪决,消息传到台湾,蒋介石才想起这位部下的家人,此时的郑锡英已在上海,抚养孩子艰难度日。   毛人凤受命,安排特工陆秉章秘密赴上海营救,郑锡英带着孩子们,冒险伪装身份,辗转多地,历经重重风险,终于抵达台湾,只有戴以宽和戴以昶随母抵台,戴以宏被迫留在大陆。   蒋介石在台北官邸接见郑锡英母子,安排合影,照片很快见诸报端,蒋介石用这场会面作为回应外界疑虑:戴笠家人得到妥善照顾,既体现宽容,又稳住人心,这是一场政治秀,更是一种算计。   郑锡英在台生活稳定,专心抚养两个儿子,戴以宽考入台湾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取得学位,事业有成,戴以昶大学毕业后在台湾本地工作,生活安定,郑锡英并未参与政治,只关注家庭。   与在台湾成长的兄弟不同,戴以宏留在大陆,辗转生活,姐姐戴眉曼被厨师汤好珠收养,成人后在农场劳作,母子姐妹,四十年未能重逢,各自命运各异。   两岸开放交流后,郑锡英千里寻子,终于与戴以宏、戴眉曼团聚,戴以宏成为修理工,戴眉曼过着普通生活,而在台湾的戴以宽、戴以昶则步入社会,事业顺遂,亲情虽未断,命运却有天壤之别。   蒋介石与戴笠的关系,从互相信赖走到针锋相对,留下许多未解谜团,戴笠辅佐蒋介石数年,军统权力大到足以左右政局,蒋介石始终担心尾大不掉,不断分权,最后依然难以撼动戴笠。   戴笠飞机失事,成为分水岭,国民党内部随之洗牌,戴家失去依靠,毛人凤凭借时机上位,蒋介石通过接纳戴家后人,既有感情因素,也有权谋算计,照片流传,传递的不只是善意,更有权力的宣示。   信息来源:解密:军统巨头戴笠后代今何在?[组图] 环球网

0 阅读:0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