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3 17:45:30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产业附加值低,一旦打起仗,就能分分钟拉爆中国。”不知道这种自信从何而来,要清楚工业制造不是简单的拼积木,即使真的下定决心去恢复产业,美国也很难适应今天的技术格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历了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大潮,的确是积极主动推动产业全球化,希望通过产业转移降低成本,把国内劳动力释放到服务业和高附加值领域。   金融、互联网、医疗、教育这些产业受到政策、资本的高度青睐,可是事情真如设想般顺利吗?   现实比理论复杂得多,美国并不是“轻轻一挥手”就让制造业离开,还有大量企业是被成本推着走的。   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税收压力、供应链压力,这都不是美国轻松能解决的。   而全球化分工最后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美国中西部大批工厂倒闭、就业萎缩,老工业区“铁锈带”出现社会问题。   再从产业链讲讲美国的复工业能力,有些人觉得工业生产就像拼积木,日本、德国、韩国都能通过产业政策组建强大制造业,美国资源、资金、科技全球第一,赶工复原没难度。   今天全球供应链已变得极其复杂,一个智能手机芯片牵扯到数百家企业支持,从高端材料、芯片设计、精密加工、软件开发、封装测试到最终组装,每个环节都交汇着无数人的劳动和经验。   比如光刻机领域,美国虽有专利技术,但荷兰的企业控制核心制造,德国提供重要的精密零部件。   要真正恢复全流程制造,绝不是一年两年能追上的事,知识转移、工艺积累、人的技能,这些都是当初全球化分工时被弱化了的内容,现在想靠钱砸回来,很多产业的工人师傅都只留在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手里。   哪怕美国下血本补贴,复兴制造业也遭遇极大“断层”。   那有些人再说,美国制造看似丢了,但人家在高附加值产业独步天下,“实用技术和关键工艺不是你能随便复制的”。   美国科技创新能力无可置疑,基础研究、半导体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处于第一梯队。   但产业链环节没掌控在自己手里,核心零部件被别人掌控,本身就是头疼问题。   波音停飞潮、芯片危机、汽车断供,哪个不是因为底层制造产业流失带来的结构性问题?   老牌企业频繁爆雷的原因,除了管理和资源分配,还有技术沉淀的断档,复工业并非只靠科技和资本。   还有人担心,一旦美中“硬碰硬”,美国能靠技术优势迅速从头再来、弯道超车,把中国甩下。   这里我觉得有点低估全球产业链互嵌的现实,看似美国掌控高科技源头,但制造和供应网络深深链接,哪边断货,哪条链卡壳,都会威胁本土消费、基础科研和国防安全。   美国之所以不断出台“制造业回流”政策,不是因为打算“无关痛痒”地抢个风头,而是切实感受到本土制造极度稀缺带来的安全隐患。   最近几年美国建芯片厂、再撑汽车组装,其实推进缓慢:劳动力招不齐、工艺水平提升慢、成本飙升,这些都早有新闻证据,企业领袖自己都在公开发愁。   而中国这边,制造业不是躺着等来的,几十年技术积累、协作体系、工程师红利、小中微企业遍地的产业生态,是全世界独一份优势。   中国大部分行业并非靠低价劳力取胜,而是靠规模化、快速试错、全领域配套能力取胜。   即便有些“卡脖子”技术还没突破,完整制造生态已然让中国在全球分工格局里具备话语权。   美国假如真想对中国发起“工业拉锯战”,需要面对的不只是技术资金问题,还有劳动力、制度、工艺、技术“软实力”之间的综合考量。   拿“美国可以分分钟重建制造业”当自信来源,更多是对今天全球工业格局认知不够清晰。   时代变了,制造行业比拼的是细致到每一颗螺丝钉的能力,是持续数十年的积淀下来的产业生态。   你认为美国真的可以靠投入和技术快捷重回制造巅峰吗?

0 阅读:0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