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塔利班分两个,一个是阿富汗塔利班,一个是巴基斯坦塔利班。这两个可以说是“师出同门”,但是目标不同,阿塔是主政阿富汗,巴塔是想推翻巴基斯坦政权。 阿富汗塔利班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坎大哈乡村,那时苏联撤军后,阿富汗陷入内战,腐败横行,军阀割据。 一些伊斯兰学生在巴基斯坦边境的宗教学校求学,受逊尼派原教旨主义影响,组成了武装力量。 他们承诺扫除腐败、恢复秩序,迅速扩张,到1996年攻占喀布尔,建立伊斯兰酋长国,那是他们第一次掌权,推行严格的伊斯兰法,控制了全国90%的土地,只获少数国家承认。 2001年美国入侵后,他们转入地下游击战,依托山区和边境地带,坚持20年。 2021年美军撤离,他们卷土重来,再次掌控阿富汗,组建临时政府,焦点是稳定国内、重建经济,尽管国际承认仍遥遥无期。 与之相对,巴基斯坦塔利班于2007年成型,本是阿富汗塔利班的分支,却以推翻巴基斯坦现政权为目标。 创始人贝图拉·马哈苏德在美军入侵阿富汗时,带领残余力量逃入巴西北部部落区,获基地组织援助。 他们视巴政府为“美国傀儡”,袭击军警、清真寺,甚至学校,手段残酷。 不同于阿塔的“国家建设”诉求,巴塔更像游击破坏者,成员多为普什图族武装,活跃在开伯尔-普什图省和俾路支省,意图建立神权国家。 联合国、美国等多国视其为恐怖组织,巴政府也多次发起清剿行动,但地形复杂加上跨境流动,让他们屡禁不止。 尽管目标迥异,两者渊源相连,都源于普什图民族的伊斯兰激进传统。 阿塔视巴塔为“内部事务”,不愿公开支持,却默认其在阿境内活动,这态度看似中立,实则成了巴基斯坦的痛点。 1月,巴塔内部重组,扩展到37个“影子省份”,指挥链更严密,袭击更精准,巴塔利用阿塔的默许,在帕克蒂卡省、霍斯特省建营地,训练自杀炸弹手,策划越境伏击。 依我看,这默许不是阿塔的疏忽,而是战略算计,阿塔需巩固权力,避免内部分裂,巴塔的存在能牵制巴军方,分散其对阿塔的压力。 阿塔正寻求国际空间,与中国、俄罗斯、印度接触,释放囚犯换取援助,却不愿得罪“同门”巴塔,以免被指责背叛伊斯兰兄弟情谊。 但这种平衡代价高昂:巴塔的“偷袭-撤退”模式,让巴军疲于奔命,巴国防部长哈瓦贾·阿西夫在议会直言:“耐心已尽,必须动手。” 阿塔的“庇护”态度是自掘坟墓,它本想借巴塔缓冲外部压力,却忽略了巴基斯坦的底线。 巴军方视阿为“恐怖温床”,不止空袭,还驱逐170万阿难民,关闭托尔哈姆口岸,切断贸易命脉。 阿富汗经济本就脆弱,外汇短缺、物价飞涨,依赖巴基斯坦陆路出口90%的货物,一旦贸易瘫痪,阿塔的“稳定承诺”成空谈。 更糟的是,这冲突波及地区稳定:伊朗、卡塔尔、沙特呼吁克制,中国也担忧中巴经济走廊安全。 南亚本该携手重建,却陷循环报复,阿塔若不改弦更张,巴的铁拳只会更重;巴若一味强硬,阿的难民潮将淹没边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