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撤军当天,哈马斯重新集结7000大军,在加沙发动全面清算 停火协议刚落地几小时,加沙的天就翻了篇。以色列军队刚撤出,哈马斯立马出动约7000人,像接力棒一样冲进空出来的地盘,摆出一副“说到底,这里还得是我说了算”的架势。 BBC的现场报道直接点破了局势:短暂的安稳没持续多久,大军压境、清算行动、内部肃反,现实比任何预言都来得快。 哈马斯这波操作,不光是给自己下了一剂强心针,更是对美以主导的“和平蓝图”甩出一张冷脸。这样的反转,和平的希望看起来只停留在纸面上,地缘政治的残酷又一次原形毕露。 以色列这一撤,留下一地鸡毛。 加沙本来就没几个强力玩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靠不上,国际“稳定部队”还在路上,哈马斯赶紧填上真空,直接在西部和中部社区设卡、搜车、巡逻,警服便装都上了阵。 现场目击者描述,哈马斯的武装分子像过年查烟花似的,逮谁查谁,谁都跑不掉。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达格马什家族15个人被当场处决,罪名就是“通敌”。 这不是简单的报复,更像一场铁腕清洗,把里外的秩序都重新洗牌。哈马斯不仅要让民众知道,“我回来了”,还要把手下人都理顺,谁敢不听话,立马“清零”。 而且不光是动用军队,还安排了5个有军队背景的新“州长”,从军事转向治理,加沙变成了哈马斯的“练兵场”,也是他们稳住局面的第一步。 眼下虽然街上秩序勉强恢复,但用铁腕压下的安静,往往只会积蓄更大的风暴火苗,社会分裂和暴力循环的种子,已经悄悄埋下。 以色列这边,对哈马斯的“回归”一点都不买账。国防部长卡茨和总参谋长扎米尔公开表态,停火就是换个打法,根本不是认输。 在他们看来,这只是阶段性的“作战节奏调整”,底线就一个:“哈马斯不交枪,安全没法谈。”所以,虽然部队表面撤了,空袭一点没停。 以军通过加沙内部其他派系的情报,继续打击哈马斯露头的新据点。用以色列军方的话说,只要哈马斯敢露头,以色列就敢打,哪怕停火协议还在纸上没干透。 在这场博弈里,以色列的算盘算得很明白,彻底解除哈马斯的武装,是底线,也是对和平任何想象的前提。 美国主导的“加沙和平计划”眼下也有点骑虎难下。特朗普政府主推的和平方案,原本打算借着这次停火,让沙姆沙伊赫峰会成一个转折点。 计划核心很简单——哈马斯交出武装,国际社会推进重建。可哈马斯用行动直接给这计划泼了盆冷水:不但拒绝参加和平仪式,还用7000人的大集结宣告“绝不交枪”。 埃及提出让5000名巴勒斯坦安全部队接管加沙的设想,在现实面前像白日做梦。哈马斯根本不信任美以框架,觉得自己要是乖乖交权交枪,下一秒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场面,和平协议还没热乎就被现实打了回原形。哈马斯和以色列的矛盾,早就不是“你进我退”能解决的死结,停火协议从一开始就注定摇摇欲坠。 这次哈马斯的全面清算,其实还是新老势力暗中较劲的表现。以色列军方早就注意到,这一轮冲突让“新一代哈马斯”迅速崛起。 这帮年轻人,虽然经验不多,但适应能力强,打巷战、挖地道、玩游击,样样都上手。战争反而成了他们成长的温床,越打越顽强。 就算老哈马斯的骨干被打掉,新的抵抗力量还会源源不断冒出来。哈马斯不只是一个组织,更像一种符号。 只要加沙还是封锁,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还那么渺茫,西岸定居点问题一日不解,哈马斯这样的组织就会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 抵抗的意识形态,早就深植在这片土地,每一次军事打击都在催生更顽固的反抗。 以色列国内,极右翼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政府对哈马斯更强硬。哈马斯内部压力也不小,一边要面对自己的支持者,一边要防着外部打击。 两边的领导人都被国内政治死死挤压,和谈的空间小得可怜,哪怕有心,也无力推动真正的转变。局势看着像僵局,实际上每个人都被裹挟在大势之中,谁都找不到下台的台阶。 哈马斯7000人的集结和清算行动,像是加沙所有深层矛盾,在停火短暂的“窗口期”集中爆发的缩影。这不是和平的序幕,而是一场新博弈的起点。 现在这份脆弱的停火,靠的是各方的强力约束和无奈妥协。但只要哈马斯不放下武装,只要加沙的治理和重建资源没真正交给巴勒斯坦人,暴力循环就像回旋镖,迟早还会飞回来。 加沙的暂时平静,像暴风雨前那一片死寂,“全面清算”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真正的出路,得等国际社会敢于直面那些最根本的矛盾,否则,枪声终究会比和平的钟声更快响起。 参考资料:特朗普与埃及总统塞西将主持加沙和平峰会,多国领导人确认出席 2025-10-12 07:51·观察者网 以色列公布军队撤离画面 仍控制加沙过半的土地2025-10-10 16:01·看看新闻
哈马斯“锄奸队”出动,以军撤退后,“巴奸”待遇悲惨,无人敢救!以军从加沙部分
【33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