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即遇联盟瓦解,对华强硬难破困局】 2025年10月,高市早苗刚当选自民党总裁,还未正式出任首相便遭遇“起跑危机”——执政盟友公明党因多重分歧宣布脱离联盟,让她的执政根基从一开始就摇摇欲坠。 公明党的退出并非偶然。作为中间偏右政党,其对高市的保守立场本就心存疑虑,而高市当选后不仅优先与其它政党密谈,还任命涉“黑金丑闻”的官员担任要职,这被公明党视为“公然挑衅”。更关键的是,双方在政治资金管理、靖国神社参拜等问题上的谈判已经彻底破裂,最终导致维持了近25年的自公联盟解体。失去公明党的支持后,自民党在国会仅握196席,距离首相当选所需的233票还差37票,首相指名选举被迫推迟,组阁进程陷入僵局。 即使有可能勉强上台而担任首相,但高市的执政之路布满荆棘。在国内层面,日本经济债务率超260%,第二季度增速仅0.8%,民众更关心物价、养老金等民生问题,但高市的政策重心仍在修宪、扩军等议题上,年轻人与女性群体对其支持率仅30%左右。在党内层面,其胜选依赖麻生派支持,新内阁核心职位多由麻生派系掌控,激进政策随时可能被务实派掣肘。 反观其标志性的对华强硬立场,更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高市早苗因否认侵略历史、炒作涉台议题被贴上“反华标签”,但是,中日贸易额常年超3000亿美元,日本汽车、半导体材料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其极端反华政策必然反噬本国经济。民调显示,53.6%的日本民众担忧她上台后会进一步恶化中日关系,多数人反对为意识形态牺牲经济利益。 在内外多重制约之下,高市早苗的对华强硬只能停留在表态层面。对内要应对国会博弈与民生压力,对外受制于中日利益捆绑,所谓“强硬反华”终究难以转化为实际政策。这位日本首位女性自民党总裁,恐怕从执政之初就已陷入“想硬却硬不起来”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