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曦真是个谜,明明只是吴石身边的随从参谋,却在福州解放前冒死转移298箱军事档案,赴台后甘当情报中转站,在菜场巷角传递机密。明明才33岁,还能活很久,就义前却笑得坦然,白衬衫沾了血也盖不住一身硬骨,连敌台报纸都叹他赴死时眼皮不颤,英武得叫人心惊! 说起聂曦这个人,很多人可能没啥印象,但要是聊起国民党撤退台湾那会儿的地下情报战,他绝对是个绕不过去的角色。简单说,他就是吴石的贴身副官,上校军衔,干的活儿看着平平淡淡,其实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聂曦1917年出生在福建闽清县一个普通人家,原名叫聂能辉,从小在福州长大,那时候家乡乱成一锅粥,日本鬼子闹腾,国民党又内斗,他家亲戚里头有人早早投身抗日,这事儿对他影响不小。1938年,他从海军军校毕业,21岁就进了军界,从基层干起,慢慢爬到防务部史政局总务组组长,后来又调到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当科长。吴石是他的顶头上司,1941年通过乡里关系,聂曦就成了吴石的副官,从那以后,两人形影不离。吴石干参谋长,聂曦负责后勤、档案和联络这些琐碎但关键的事儿,俩人配合默契,聂曦这人低调,办事细致,从不爱出风头。 1949年夏天,福州眼看就要解放了,国民党那边慌了神。吴石接到防务部命令,得赶紧把福州公署里的绝密档案运走,这些东西可不是小打小闹,总共298箱,里面全是军事部署、作战计划啥的,泄露出去够国民党喝一壶的。吴石直接点名,让聂曦和另一个参谋王强负责转移。聂曦没二话,俩人带着人手连夜行动,把箱子藏到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里头,封得严严实实。福州解放后,王强把这些档案原封不动交给了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部,这批情报对解放军推进东南战场帮了大忙。聂曦这活儿干得干净利落,没留尾巴,但风险大到爆,要是被发现,脑袋就没了。想想看,那时候国民党军队乱窜,解放军步步紧逼,他俩得在夹缝里周旋,稍有不慎就全完了。这事儿也暴露了聂曦的底子,他不是光干行政的,骨子里有股子为大局豁出去的劲儿。 转眼10月,聂曦跟着吴石撤到台湾,船上颠簸,海风咸得发苦,他俩落地后,吴石升了参谋次长,聂曦还是副官,继续管日常。但这时候,聂曦的角色变了味儿,他成了情报中转站。台湾省工委那会儿刚建,吴石是核心人物,聂曦负责在台北市区接头传递消息。地点选在菜场巷,那条巷子窄巴巴的,摊贩多,人来人往,藏事儿最合适。他化装成普通职员,戴毡帽穿布衫,巷角茶摊或小店就是接头点。情报内容重磅,有台湾防御部署、国民党军力调动,甚至是蒋介石的内部决策啥的。他主要给吴石和朱枫之间传话,朱枫是台湾省工委书记,俩人通过聂曦这条线保持联系。传递方式低级但管用,纸条塞衣袋,烟盒藏胶卷,脚步快点,眼睛多瞟几眼就行。聂曦这活儿干了半年多,情报源源不断送出去,对大陆了解台湾动态起了关键作用。国民党当局撤台初期,情报战就是生死线,聂曦这中转站稳稳的,帮吴石小组避开了好几次风头。 可好景不长,1950年3月,事儿败露了。叛徒蔡孝乾被抓,三天就全招了,把吴石小组的联络网抖落干净。蔡孝乾是台湾省工委外围成员,本来负责后勤,结果扛不住压力,吐出四百多人名单,包括吴石和聂曦。保密局特务直扑聂曦家,当场抓人。聂曦被扔进牢里,审讯从抓捕那天就开始,国民党那边铁了心要挖根儿。皮鞭、电刑、老虎凳,啥招儿都上,聂曦从头到尾没松口,一字不吐。相比之下,蔡孝乾三天就崩盘了,这对比多扎眼。聂曦扛了整整三个月,4月份还签了个“希望从轻办理”的声明,但那纯属拖时间,他脑子里惦记的还是没传出去的情报。国民党高层震动,这案子叫“吴石、朱枫间谍案”,牵扯级别高到中将,岛内媒体炸锅,蒋介石亲自过问。 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聂曦和吴石、朱枫、蔡孝乾四人一起枪决。聂曦才33岁,正当年华,本来还能干好多事儿。行刑那天,他穿白衬衫,双手反绑,站得笔直,脸上还挂着笑。枪响后,鲜血溅上衣服,染红一大片,但他眼皮都没眨一下,遗容被拍了照片,传遍报端。国民党报纸《中央日报》第二天发文,承认他赴死从容,形象英武,大义凛然,叫人看了心惊。这话听着讽刺,但也侧面证明聂曦的硬气。吴石小组几乎全军覆没,四百多人被捕,台湾省工委瘫痪了大半年,但聂曦的坚持让不少情报链条保住了,没全盘崩塌。 聂曦这人谜就谜在,他明明只是个随从参谋,没啥显赫背景,没高官厚禄,却在最要命的关头顶上。转移298箱档案那事儿,救了国民党一命,却也间接帮了解放军;赴台后当情报驿站,菜场巷的每一次接头,都是在鬼门关边上走钢丝。33岁就走,留下的是实打实的贡献。
聂曦真是个谜,明明只是吴石身边的随从参谋,却在福州解放前冒死转移298箱军事档案
运赛过去
2025-10-12 18:50:16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