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女子一时兴起,花500元买鸵鸟仔来养,结果,死的死,伤的伤,只留下一只,3年长到2米高,体重200斤,每日伙食开销不到10元,有人想买来当“食材”,被女子果断拒绝,女子坦言:一开始不知道它能长这么大,如今已成为全村“景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湖南乡村的清晨,两米高的鸵鸟“三鸵”跟在何女士父亲身后,迈着稳健的步子,这只体重两百斤的“大家伙”,如今是村里人人皆知的“明星”。 可谁能想到,它的到来,源于三年前一次偶然的“一时兴起”,却在时光里慢慢变成了何家最珍贵的家人。 2022年,何女士在社交平台刷到鸵鸟幼崽的视频,镜头里的小家伙只有公鸡大小,很可爱。于是她和父亲商量后,花五百元买回三只,想着当作新奇的“家禽”养在后山空地,和家里的鸡鸭作伴。 那时全家都没多想,只觉得这“小东西”长得可爱,却没料到非洲鸵鸟的生长速度远超普通家禽。 没过多久,幼鸟就越长越大,原来的围栏渐渐不够用了,这时何女士一家这才意识到:“原来它能长这么大。” 饲养的日子里,意外悄悄发生,两只鸵鸟先后因生病和意外离开,母亲和奶奶红了眼,好几次说“别养了,太揪心”。 可剩下的“三鸵”,却用笨拙的温柔温暖了大家的心。何女士的父亲下地时,它会慢悠悠跟在田埂边,安静地守着。 家里做饭时,它会悄悄把长脖子伸进没装玻璃的厨房窗户,啄食桌上的饭粒,惹得奶奶笑着挥手“赶”它。 村里孩子来玩,它会乖乖站着,任由小朋友轻轻摸它的羽毛,时间久了,何家成了全村的“打卡点”,回村探亲的人总爱带着孩子来看看这只“神奇的大鸟”。 随着“三鸵”越长越大,照顾它也成了一份“甜蜜的责任”。它每天要吃四顿,一次能吃掉半个水桶的饲料,好在都是玉米、谷子和田间野草,算下来每天开销不到十元。 可到了冬天,草料稀缺,母亲和奶奶就得裹着棉袄,在山坡和田埂间找枯草,冻得手发红也没抱怨过。 何女士看在眼里,既心疼老人,又舍不得“三鸵”:“一开始只是觉得新鲜,现在它早就是家里的一份子了,哪能说放下就放下。” 不久前,邻村有人找上门,说愿意出高价买下“三鸵”当“特殊食材”,话刚说完,何女士的父亲就摇头拒绝:“它陪着我们过日子,看着孩子笑,怎么能当食材?给再多钱也不行。” 何女士也跟着点头,在她心里,“三鸵”早已不是当初买来的“宠物”,而是会陪伴、会撒娇的家人。 虽然它不会说话,却能在老人孤单时守在身边;它体型庞大,却从不会吓到孩子,这份默契,比任何金钱都珍贵。 何女士的故事启示我们,养宠物不能“一时兴起”。事先要熟知它们的习性、体型与寿命等情况,方能有效减少意外状况的发生。 如今,“三鸵”依然在何家的小院里生活,每天跟着老人下地,等着家人投喂,它的存在像是在告诉所有人:最好的陪伴,从来不是精心计划的结果,而是用真心对待每一个生命的日常。 那么你们怎么看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