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美元,还是 80 美元?澳矿今天,总得选一个。”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突然“按下暂停键”,全面中止对必和必拓所有美元计价铁矿石的采购。 一纸令下,全球铁矿石市场瞬间炸锅,澳洲资本市场瞬时跳水,必和必拓股价应声大跌。 这不是简单的“砍价”,这是中国在全球矿石定价权上的一次强势出击,109美元和80美元,到底谁说了算?这场中澳铁矿石的硬碰硬,显然早就不只是价格战。 这场谈判之所以谈崩,说到底就是一个字:贵。 过去几个月,必和必拓坚持铁矿石出口价格维持在109美元左右一吨,哪怕是金布巴粉铁含量明显下降,品质缩水也不打折。 可中国钢厂呢?进口的还是“老价”,但烧出来的钢却没了“老味”,成本一涨再涨,利润被挤干,钢铁企业压力山大。 中方多次要求降价、提高品控,甚至愿意协商人民币结算,但澳方始终不松口,这就不是谈判,这是拿着旧货卖新价,中方忍无可忍,干脆停买了。 这一停不要紧,直接撼动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基本盘,必和必拓的市值当日蒸发近百亿美元,西澳州政府的资源税预期也被拉响警报。 澳大利亚政府虽然嘴上淡定,但心里明白,这口饭碗,真可能要被抢了,不少人好奇,中国为啥这时候敢硬杠必和必拓?真就不怕“矿荒”? 答案其实早就写在了地图里,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进展神速,被称为“非洲最值钱的矿山”。 那是高品位铁矿石,含铁量妥妥超过65%,比澳矿还干净,再看俄罗斯和巴西,中国这几年在这些国家的资源投入可不少,战略合作一环接一环,货源早就不止盯死澳洲一家。 还有一点别忽视:中国自己手上也不空了,港口库存充足,废钢铁回收利用率提升,关键时候“家底”也能顶得上。 不像当年“靠天吃饭”,如今中国铁矿石进口来源早已多元化,把澳矿的位置往后排排,问题不大,可以说,中国这次不是赌气,而是有备而来。 这次断供事件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更大的算盘:人民币结算和全球铁矿石定价权的博弈,过去几十年,全球铁矿石贸易一直用美元结算,价格挂钩普氏指数。 说白了,就是别人报多少价,我们就得掏多少钱,这套体系,美国掌权,澳洲跟着喝汤,中国却是最大的买家,却没有定价的话语权。 但现在不一样了,2025年上半年,使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石进口占比突破了20%,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中信建投数据显示,采用人民币结算不仅效率高,还能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越来越多的资源国也在考虑用人民币做账。 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逐渐成为全球交易员绕不开的价格风向标,中国正通过这个平台,试图从“价格接受者”变成“价格制定者”。 这一波操作,不只是为了省几块钱,更是为了在全球大宗商品的博弈中拿回主动权,这口气,中国咽不下了 澳洲过去仗着自己资源丰富,一直在铁矿石上“吃老本”,不愿让步,可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买单的“冤大头”。 这波“80美元 VS 109美元”的拉锯战,是一次经济层面的较量,更是一次格局层面的重塑。 短期来看,市场会震荡,价格会波动,但从长期看,中国这次不只是要让澳洲知道“谁是最大买家”,更要让全球听清一个信号:世界铁矿石市场的游戏规则,得重新写一写了。 澳洲铁矿石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开始计时,中方这次“暂停键”,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新秩序的前奏,谁来定价?用什么货币?谁握话语权?这些问题,中国不再回避,也不再妥协。 109美元?80美元?今天澳矿得选一个,未来的市场,不再是买家绕着卖家转,而是卖家必须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这场牌局,中国已经不打算再当“看客”了。



齐天大圣
当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房地产建设停滞不前。钢铁需求大幅度减少!供需关系换位之后,铁矿石价格下行空间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