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底,彭德怀在北京301医院的病床上,让侄子彭启超帮忙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向萧克道歉,为1958年那场争论中对他的不公正对待表达歉意。[作揖] 这封信在彭德怀去世后,因为各种原因辗转了两年,直到1976年才送到萧克手上,当时萧克正在农垦部工作,收到信后没有对外声张,只是把信收好保存起来。 1958年国内正在讨论军队建设的方向问题,核心争议点是要不要继续学习苏联的军事训练体系。 建国初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确实大量借鉴了苏联经验,1950年到1957年间,军队建立了正规的院校体系,制定了统一的条令条例,训练方法也参考苏军标准。 这些改革让我军从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但到了1958年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苏联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并要求共同使用,这触及了主权问题,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国内对苏联的态度也随之调整。 军队系统内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减少对苏联的依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训练体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苏联的军事理论经过二战检验仍然值得学习。 萧克当时担任训练总监部部长,主要负责全军的军事训练工作,训练总监部是1957年新成立的机构,职责是制定训练大纲、编写教材、检查部队训练情况。 1958年5月军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军队建设方向,会上对训练总监部的工作提出了批评,认为过分强调正规化照搬苏联那一套脱离了我军的实际情况。 萧克在会上提交了一份书面材料,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苏联经验,他列举了具体数据说明正规化训练带来的进步,比如部队的射击成绩提高了多少,战术协同能力改善了多少。 但这份材料在当时的氛围下,被认为是坚持错误立场,从5月到9月萧克连续参加了多场会议,每次都要就同样的问题作说明,高强度的精神压力加上连续熬夜,导致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9月的一次会议上萧克因为胃出血晕倒,被送到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胃溃疡急性发作,建议住院休养,但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休息,出院后继续接受审查。 到了9月底萧克写了一份检讨材料,承认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0月份他被免去训练总监部部长职务调到农垦部工作。 从少将军衔的部长到农垦部的普通干部,这个落差确实很大,但萧克在农垦部一待就是近20年,主要负责农场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彭德怀当时是国防部长,主持了那次会议,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自己也受到批判,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在随后的岁月里,彭德怀对1958年的一些做法有了重新思考。 1965年彭德怀曾向中央写信,提到对一些同志的处理过重应该予以纠正,信中虽然没有点名,但了解内情的人知道包括萧克在内的几位将领。 1974年彭德怀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1月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特意让侄子帮忙给萧克写信道歉,信的内容很直接,就是承认1958年对萧克的处理不当表达歉意。 彭德怀去世后,这封信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送出。1976年10月后,彭启超才找到机会把信交给萧克。萧克看完信后,对彭启超说信已经收到了,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1978年后萧克恢复工作,先后担任过军事学院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等职务,他在军事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多部军事著作。 1958年那场争论的双方,出发点都是为了军队建设,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分歧,随着时间推移当事人也对当年的做法有了新的认识。 你觉得在学习借鉴外国经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萧克1958年被批吐血,无奈写检讨,彭总:你这人经得起折腾 萧克1958年被批得吐血,无奈做出检讨,彭总:你这人经得起斗
1974年11月底,彭德怀在北京301医院的病床上,让侄子彭启超帮忙写了一封信,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0-09 12:19:46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