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今的困境告诉中国:击败美国的最佳方法,就是一步也不能退 谁能想到,曾经不可一世的“世界老大”,如今脚下也开始出现裂痕。2025年,美国国债高达37.3万亿美元,像巨石压在财政身上喘不过气。 特朗普新一届政府上台,关税政策一波接一波,国内政治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吵成了日常。美国表面看起来还在发号施令,实际上已经有点虚了。 此时的中国,面对各种压力和诱惑,选择了“一个字都不能退”。美国的焦虑和中国的定力,形成了鲜明对比。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遇到对手紧逼,不退反而是一种智慧。 美国这几年,日子并不好过。债务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国会两党吵得不可开交。财政负担越来越重,连《华尔街日报》都直言,光利息就压得美国政府喘不过气。 特朗普这次又搞出了对等关税政策,基准税率10%,对加拿大等国直接拉到35%,看起来很强硬,实则是“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美国税务基金会的测算,每户家庭年均负担增加1300美元,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账。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也指出,这一波关税下来,美国各州经济没一个能独善其身,供应链被搅得七零八落,通胀又被推了一把。 特朗普想借着美元霸权,把危机甩给全世界,可惜今天的美国,底气远不如当年了。眼下的强硬,不过是遮掩自身问题的“以攻代守”。治标不治本,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 说到极限施压,美国最得意的“套路”还得追溯到上世纪。1985年,广场协议一签,日本就掉进了坑里。日元从1比240升到1比120,日本出口立马失去了竞争力。 哈佛大学的研究早就指出,这就是美国遏制对手的经典剧本。日元升值后,日本内部泡沫迅速膨胀,1990年代初泡沫破裂,经济一蹶不振。 名义GDP从1995年的5.33万亿美元缩水到2023年的4.21万亿美元,“失去的三十年”成了全球教材。日本当年想着退一步海阔天空,最后换来的是经济停滞和国际地位下滑。 美国的戒心一点没消,反而变本加厉。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在提醒中国,核心利益上哪怕退一步,后果都可能是全盘皆输。 但中国今天跟当年的日本可是两码事。中国现在有底气也有实力,不到最后一步绝不掉链子。制造业全球第一,供应链韧性十足。 三分之一的全球制造业增加值都在中国手里,这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底气。美国想靠贸易战打疼中国,结果发现中国企业靠着海外投资、灵活调整,反倒把压力转成了动力。 像中美航母建造周期对比,就是一个缩影,中国造船速度让美国都直呼追不上。更别说中国的内需市场,这几年“国内国际双循环”搞得有声有色,外需有波动,内需顶得上来。 出口市场也不再单一,非洲、拉美、中东一个都不少,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都能说明问题。 在战略定力上,中国的表现更是稳得一批。以台湾为例,底线划得清清楚楚,美国再怎么玩“刺猬岛”,结果也只能是自找没趣。 中国的决心,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刀真枪的实力和意志。再加上中国文化的包容和韧性,外部的“和平演变”根本撼动不了根基。 时间站在中国这边,科技自立自强的步子越走越快,美国的极限施压反而成了倒逼中国进步的“催化剂”。中国稳住阵脚,不退让,反倒让美国的政策反噬回自己身上。 有些人问,难道中国真的要“击败”美国?其实,这里所谓的“击败”,不是说要把美国彻底打趴下,而是通过顶住压力,让美国的遏制战略彻底失效。 美国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内部矛盾,外部的强硬只是表象。日本的故事已经写在前头,退让只能招来更大麻烦。 中国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把定力和底气拿出来。 继续减持美债,掌控稀土和医药原料等关键资源,让美国慢慢适应一个它说了不算的多极世界。中国要做的,不是成为下一个日本,而是走好自己的路。 霸权的黄昏里,谁能稳住阵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一步都不退,就是中国制胜的底气和智慧。 参考资料:美国国债超37万亿美元,会爆雷吗?2025-08-13 18:56·中国新闻网



江南
如今,美国需要什么,我国就抵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