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

青衫栀幽音 2025-10-08 23:55:03

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的吴学成带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被赶出了出租房,流落台北街头,无人敢收留。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北京香山公墓静静矗立着一块刻着“革命烈士”四字的墓碑,吴石的名字,镌刻在石上,绝命诗静默无声,许多人来到墓前,总会低头凝望那首诗,猜测诗中寄托的信仰与无言的秘密。   福建螺洲乡,1894年,吴石出生,少年吴石在船政学堂边读《海国图志》,页边留下“制己心”的批注,这个信念,在岁月流转中逐渐生根,吴石于辛亥革命爆发时选择投身军旅,保定军校时期成绩斐然,被誉为“保定状元”。   1911年起,吴石不断在乱世中成长,东渡日本炮兵学校深造、陆军大学毕业,无论国内外,吴石始终名列前茅,吴石的学业和仕途,如同为时代洪流所推的棋子,步步高升。   抗战时期,吴石被蒋介石委以重任,负责掌控军事情报,频繁汇报日军动向,1944年湘桂战役,吴石见证战线溃败,百姓流离,屡次求援无果,吴石心头积压的疑虑和失望,在战火中酝酿为更深的思考。   战争结束后,吴石在上海观察社会百态,街头巷尾的民生凋敝,与高官的腐败形成强烈反差,吴石的心开始倾向新的选择,1947年,经何遂引荐,吴石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会面,正式走入另一条暗流涌动的道路。   1949年成为吴石人生重大转折点,吴石将长江防务部署图交至中共,为解放大业提供重要信息,面对赴台任职命令,吴石主动选择继续潜伏,将个人安危置于一旁,吴石在信中写下:“个人风险不足惧,唯恐为民贡献太少,”这份自觉与信仰,与少年时代书卷上的注脚遥相呼应。   蒋介石命令吴石全家同行赴台,吴石携带家眷,表面升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实际进行隐秘传递情报的工作,女情报员朱枫负责情报送往大陆,吴石巧妙利用职权,频繁传递台湾防御等绝密资料。   1950年初,台湾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叛变,吴石身份暴露,2月28日深夜,吴石家中灯火犹存,特务上门,吴石正在销毁文件,毛人凤、蒋介石无法相信,参谋次长吴石竟是中共安插在高层的情报员。   狱中,吴石受尽酷刑,左眼失明,吴石始终未吐露机密,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吴石平静走上刑场,绝命诗以血写就,吴石留给家人的信中只言片语,叮嘱家中事务,但诗中隐含信念,流传至今。   吴石牺牲后,家庭命运彻底改变,吴石妻子王碧奎入狱,16岁的吴学成、7岁的吴健成被赶出家门,亲友因恐惧不敢收留,姐弟二人在台北街头流浪,无依无靠,吴学成不得不为生活奔波,扛起养家责任,吴健成也在贫困中成长。   在大陆,吴石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同样承受压力,吴韶成南京大学读书时,从英文报纸获知父亲死讯,只能剪下报道,默默保存六十年,吴兰成被分配至内蒙古林区,经历漫长的艰苦岁月。   家人身份特殊,难以公开,组织叮嘱吴韶成、吴兰成为保护台地下同志,始终守口如瓶,多年后,家人聚首美国,吴学成、吴健成诉说流浪之苦,吴兰成、吴韶成讲述大陆的坚守,两岸分隔,家国难圆,父亲的选择成了横亘在每个人心中的难题。   1973年,吴韶成致信国务院,中央追认吴石为烈士,家族命运逐渐好转,吴韶成成为河南省冶金厅总经济师,吴兰成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台湾的吴健成考入台大后赴美留学,终将母亲接到身边照顾。   1981年,美国,王碧奎与四个孩子团聚,分别三十余年后终于重逢,吴学成见到母亲,手中紧握1950年吴石死讯的报纸,团圆背后,是家族成员对父亲选择的再度理解与认同,吴学成多次回大陆,亲见北京西山烈士雕像,逐渐明白吴石选择信仰的意义。   1994年,吴石与王碧奎骨灰合葬北京香山,墓碑上刻着绝命诗,由长子亲笔撰写,吴石的信仰,被家人铭记,也被时代铭记。   吴石的故事,跨越海峡两岸,台北街头流浪的姐弟,南京大学坚守的长子,内蒙古林区的长女,均以各自的方式承受命运冲击,在家族的裂变与漂泊中,信仰的种子得以延续。   信息来源:中国甘肃网——吴石:为了祖国统一大业甘愿冒死

0 阅读:426

评论列表

李西民

李西民

4
2025-10-09 22:48

为作者点赞!

猜你喜欢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