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奖金124年没花完当科学界顶流诺贝尔奖进入第124个颁奖季,一个让打工

老四误我啊 2025-10-07 02:54:50

诺贝尔奖奖金124年没花完 当科学界顶流诺贝尔奖进入第124个颁奖季,一个让打工人集体破防的真相浮出水面——当年诺贝尔留下的3100万瑞典克朗遗产,不仅没被花光,反而像滚雪球般膨胀到57.99亿克朗(约合人民币40亿)。这波“钱生钱”的魔幻操作,堪称理财界的奇迹。

时间倒回1895年,炸药大王诺贝尔在遗嘱中写下惊世决定:将94%的遗产设立永久基金,利息用于奖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精英。但这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计划,差点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福舍尔搅黄——他不仅拒绝参与评奖细则制定,还试图把遗产直接划入院所账户。好在瑞典国王力排众议,才让这份遗嘱在1898年正式生效。

最初的奖金设计堪称“良心价”:1901年每位获奖者能拿到相当于教授20年薪水的15万克朗。但受通胀和投资策略影响,奖金数额曾缩水至11.49万克朗(1923年)。直到1953年瑞典政府放开投资限制,基金会杀入股市和房地产,才开启“暴富”模式——2023年单项奖金飙升至1100万克朗,是初始值的73倍。

这背后是堪比华尔街之狼的投资组合:55%股票搏高收益,10%固收资产保稳健,10%房地产抗通胀,25%另类投资挖潜力。即便遭遇2011年全球股灾导致亏损1900万克朗,基金会也能通过削减运营成本和奖金派发,让资金池快速回血。如今每年支付的奖金总额,仅占基金总规模的1.8%。

有趣的是,这笔巨款的去向五花八门:有人拿奖金买房(如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沃夫冈·克特勒),有人还房贷(1993年医学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还有人因离婚协议被迫分给前妻一半(1995年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但更多科学家选择将奖金投入科研或慈善,比如2011年去世的免疫学家拉尔夫·斯坦曼,生前总把奖金捐给青年科学家基金会。

当我们在讨论“奖金为何花不完”时,或许更该思考:是什么让这份跨越三个世纪的承诺始终闪耀?答案藏在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报表里,更刻在每位获奖者用奖金改变世界的行动中。毕竟,真正的财富从不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刻度。

0 阅读:47
老四误我啊

老四误我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