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新总理一上台就改路线,刚和中国会完就动手整治几十年边境“问题”,从治沙到通关,从军演到铁路,统统推上正轨。 蒙古这回,真的是跟中国站一边了。 草原上风沙大作的时候,谁能想到蒙古国政坛会来这么一出大转弯?前总理奥云额尔登执政后期,街头抗议与内部压力不断,最终导致其政府在2025年6月初的信任投票中黯然下台。 紧接着,政坛老将赞丹沙塔尔以议会92.3%的高票支持火线上任,成为新一任总理。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刚坐稳位置,新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明确指向了北方邻邦——中国,那些拖延多年的边境“老大难”问题,从联合治沙到口岸通关,从军事演习到跨境铁路,似乎一夜之间都被推上了快车道。 这急转弯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其实,这番转变并非完全无迹可寻。 蒙古国作为一个被中俄两个大国完全包围的内陆国,其外交政策一直在寻求平衡。 所谓的“第三邻国”策略,曾是蒙古试图拓展外交空间、减少对中俄依赖的重要抓手。 然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特别是美国关税战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让严重依赖矿产出口的蒙古经济感到了切肤之痛。 现实很骨感,数据显示蒙古国高达71%的贸易额都来自中国,对华出口更是占到其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 这种深度的经济绑定意味着,与中国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蒙古国民生的稳定与发展。 新政府上台后迅速调整方向,与其说是突然转向,不如说是在经济压力下的一种务实选择。 新政府的“动手整治”也确实是雷厉风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动作之一,便是搁置近70年的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铁路正式破土动工。 这条铁路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预计将使口岸年通关能力提升一倍,每年承担高达3000万吨的货物运输;更是在规则标准上实现了“软联通”,双方按照“统一设计”原则推进项目,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提出的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蒙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合作也快速推进,中方愿意同蒙方探讨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以应对共同的生态挑战。 这些举措清晰地表明,新总理赞丹沙塔尔宣称的要打造一个“不空谈、有行动、直面现实的政府”,并非一句空话。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蒙古国内外政策的复杂性。 新政府虽然高调推进对华合作,但其对外政策纲领整体上仍保持了连续性,上届政府制定的2024-2028年施政纲领并未改变。 而且,新内阁的19位部长中,有超过半数来自上一届政府,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但也可能意味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声音。 此外,蒙古国对参与中俄蒙三方合作,特别是悬而未决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态度在近一年内经历了从“不再考虑”到“愿意合作”,再到“积极参与”的反复。 这种摇摆恰恰揭示了小国外交在大国博弈中的艰难处境:既想抓住中俄带来的经济实惠,又希望借助其他力量保持自身战略回旋空间。 那么,蒙古国这回是真的铁了心要跟中国站一边了吗?从短期和中期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经济上的巨大依赖、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及中国周边外交的持续主动,都使得深化对华合作成为蒙古国新政府最现实、最有利的选择。 但从长远看,蒙古国根深蒂固的“第三邻国”外交思维不会轻易消失。 其外交政策很可能继续呈现一种“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求多元”的态势。 蒙古国的这次急转弯,可以看作是在全球局势不确定下,一个内陆邻国为寻求自身稳定与发展所做的务实抉择。 新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与其在各大力量间摇摆不定,不如先抓住身边最确定的机遇,把自家的日子过踏实。 这对于中蒙两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
蒙古国新总理一上台就改路线,刚和中国会完就动手整治几十年边境“问题”,从治沙到通
静闻稻香意韵绵
2025-10-05 13:22:26
0
阅读:255
小石头
你完全相信蒙古国,那你就上当
小石头
你完全相信蒙古国,那你就被他骗了
用户10xxx62
蒙古国在中国的北边,中国是南边的邻国,地理知识太差。
用户92xxx97
中国是蒙古的北方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