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开始,排队成为香港本地的一种文化,不仅让本地人潜移默化,也让不少来香港居

紫文说旅游 2025-10-04 23:44:59

曾几何时开始,排队成为香港本地的一种文化,不仅让本地人潜移默化,也让不少来香港居住的外地人慢慢习惯并接受。 1位41岁港漂在网上发文“来香港这一年,我被排队文化狠狠震惊了”,大赞香港的排队文化,无论茶餐厅外等位、港铁扶手电梯前、买奶茶,香港人都会自觉地排队。 他表示初抵香港时,“曾对无所不在的排队现象感到诧异”,但渐渐明白到看似刻板的规则背后,“藏着香港社会最珍贵的默契”,这都是由于排队本能已刻进基因,是数10年社会治理的成果、从小教育的文明传承。 港漂男以3点分析香港的排队文化,首先是“刻进基因的排队本能”,他获港人朋友告知,若有人“打尖”,人龙中就会立刻响起那句标志性的提醒“喂,排队先啦!”,并伴随无数谴责的目光,“这种规则已内化为社会本能——只要3人以上等待同一件事,队列便自然形成”。 第一点:刻进基因的排队本能 他忆述,曾在旺角巴士站目睹暴雨中数10人的长龙依然秩序井然,无人试图抢佔车门,他又引述1名在时代广场电梯旁站岗保安员的话,“客人大多遵守秩序,很少插队,我们要做的只是高效引导”。 第二点:精细设计塑造的秩序基因 第二点是“精细设计塑造的秩序基因​​”,港漂男认为“今日的排队文化并非天生,而是数10年社会治理的成果”。他指出,上世纪70年代前,香港的公共秩序截然不同,“茶餐厅里顾客要靠‘斗手长’抢购食物,巴士站人群如‘打蛇饼’般围住站牌,车一来便蜂拥而上”。 他认为,转变始于政府机构、医院、银行率先推行排队引导,巴士站地面用黄线划分不同线路的候车区,商场保安用计数器统计人流,大型活动前设置“铁马阵”,如黄大仙祠春节时百米的曲形围栏,既疏导人流亦保障公平,“这些设计背后是香港的痛定思痛——曾因踩踏事件等惨痛教训,社会深刻意识到,在有限空间维持安全与公平,必须依靠精细规则”。 第三点:从娃娃抓起的文明传承 第三点是“从娃娃抓起的文明传承​​”,港漂男表示,最触动的一幕是目睹家长领着蹒跚学步的孩童在游乐场门前领门票,安静轮候入场。他说,“香港人从记事起便开始学习排队,这种教育贯穿一生:学生时代申请学位、成年后登记结婚、轮候公屋、甚至最后告别世界的殡仪服务……生命每个节点都在队列中经历等待与秩序”。 港漂男指出,香港排队文化教会他“真正的文明不在于高楼广厦,而在于人群熙攘中依然坚守的规则与善意。不争先恐后,方能走得更远;守护他人尊严,终将照亮自己​​”。 网民留言表示,“你真分析得好好!多谢你的融入我们!”、“很基本的礼貌,不是什麽值得讚赏的事情”、“因为从小被教育”、“先到先得,排队其实应该是基本常识,供大于求,也应该有先来后到”。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