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的歼10、霹雳15虽然打下了阵风,但是不代表中国武器比西方先进,阵风是输在了没有体系支持。 新加坡媒体这说法其实有点避重就轻了,真要是扒开今年5月印巴空战的细节,就知道武器本身的硬实力才是制胜关键,所谓“阵风输在体系” 更像给西方武器找台阶下。 先说说歼-10C和阵风的硬件差距,这可不是体系能补的。歼-10C装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50公里,而阵风的雷达撑死了也就 180公里,差了近三分之一的距离,这意味着歼-10C 能先一步发现阵风,等阵风雷达终于捕捉到目标时,可能早就被锁定了。 军事专家都点明了,阵风设计得太紧凑,机头就那么点大,雷达天线压根装不下太多收发组件,这是天生的硬件缺陷,跟体系半毛钱关系没有。 再说气动设计,歼-10C的鸭式布局经过这么多年优化,机动性本就不弱,还做了不少隐身改进,座舱盖镀膜、泵式进气道这些细节,让它的雷达反射面积比老款降低了一个数量级,阵风想靠机动摆脱锁定都难。 更打脸的是导弹性能,这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巴基斯坦用的霹雳 15E是出口型号,公开的最大射程就有145公里,实际空战中都打出了160公里的交火距离,说明真实性能比标注的还强。 反观阵风用的米卡导弹,射程连霹雳-15E的一半都不到,等于拿着短刀去跟人长矛拼,根本没机会靠近就被击落了。而且霹雳-15用的是双脉冲发动机,还能靠北斗导航和双向数据链修正轨迹,发射后不用管,就算阵风想电子干扰都没用,这种技术优势是实打实的,跟有没有体系支持没关系。 再说所谓的“体系支持”,印度空军可不缺体系。他们常年和美欧空军搞联训,战术理念都是西方那套,预警机、数据链这些装备也配齐了,怎么看都不该是“没体系”的一方。 反倒是巴基斯坦,歼-10C总共才20 架,数量还不到印度阵风的六成,在数量劣势下能打出这战绩,靠的恰恰是单机性能碾压。要是真按新加坡媒体说的,体系才是关键,那占着数量和体系双重优势的印度,怎么会被打得只能用“演习”来挽尊? 还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这次空战双方都没越境,都是隔着边境对射,说白了就是纯粹的超视距对抗,比的就是雷达看得远、导弹打得准。这种情况下,体系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核心还是看武器本身的性能。法国达索公司到现在都不敢回应战绩问题,要是真能甩锅给体系,早就出来辩解了。 其实从后续反应也能看出来,埃及空军看完这场空战,直接让飞行员去体验歼-10C,这要是武器不如西方,怎么会有国家主动上门?说到底,新加坡媒体这说法就是不愿承认中国武器的进步,非要找个“体系”的借口来维持西方先进的滤镜,但实战数据和残骸不会说谎,歼 10C 和霹雳-15能打下阵风,靠的就是硬桥硬马的性能优势,这可不是一句“没体系”就能糊弄过去的。
俄罗斯给中国最大的帮助是什么?让西方严重误判中国军工实力,西方一直认为中国是苏式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