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北京时间10月2日发文写道:“我们国家的大豆农民正遭受损失,因为中国仅仅出于‘谈判’的原因不购买。我们在关税上赚了这么多钱,所以我们要拿出一小部分来帮助我们的农民。 我永远不会让我们的农民失望!昏昏欲睡的乔·拜登没有执行我们与中国的协议,他们原本要购买我们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农产品,尤其是大豆。一切都会顺利的。 特朗普字里行间满是对农民的“关切”,说他们正遭损失,扬言要用关税收入补贴,还放话四周后与中国会面专攻大豆议题,末了不忘喊出“让大豆再次伟大”的口号。 可这看似热血的表态,细品全是自相矛盾的漏洞,哪是什么为农民请命,分明是单边贸易思维的又一次暴露。谁都知道,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靠谱的“买家”。 巅峰时期,美国近五成大豆都销往中国,那些金黄的豆粒从艾奥瓦州的农场出发,跨过大洋抵达中国,撑起了无数美国农民的生计。2020年1月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里,本就明确了中国采购美国农产品的规划,数十亿美元的订单曾让美国农业界满心期待。 可如今订单缩水,农民愁容满面,真像特朗普说的是中国“仅出于谈判原因不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贸易从不是“我要卖你就得买”的强买强卖,讲究的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特朗普只提让中国买大豆,却对美国该拿出的诚意绝口不提。 要知道,美方至今还顶着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对中国商品维持着301关税措施,连芬太尼这类议题都成了加征不合理关税的借口。这种“只许我施压,不许你还手”的做派,凭什么让中国打开市场?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口中“赚了很多钱”的关税,根本是笔赔本买卖。 世界贸易组织早有定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违反最惠国待遇义务,可美方不仅不纠正,反而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更打脸的是,2018年以来连续7年的关税施压,没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让逆差从9502亿美元飙涨到2024年的12117.5亿美元。 所谓的关税收入,不过是从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口袋里掏出来的“糊涂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报告早说了,关税成本几乎100%由美国进口商承担,最终全转嫁到了物价上。用自家民众的钱补贴农民,还敢说是“赚来的好处”,这算盘打得也太精了。 美国农民的苦,恰恰是这种短视政策种下的果。艾奥瓦州的种植户科里·古德休早就诉苦,政策一天一个样,关税变动比天气还难预测,根本没法做长远规划。失去中国市场后,找新买家谈何容易?市场份额丢了就是丢了,等别的供应国站稳脚跟,再想抢回来难如登天。 更可怕的是这种冲击会像水波一样扩散:合作社不敢投资,农资店生意冷清,连社区里的小餐馆都跟着客源减少,这哪是“仅农民受损”,分明是整个农业社区在买单。特朗普拿点关税补贴当“安慰剂”,可比起稳定的市场订单,这点钱不过是杯水车薪,能填得了长期损失的窟窿吗? 再看特朗普甩给拜登的“锅”,说他没执行协议。可事实是,中方一直抱着契约精神落实协议,哪怕受疫情和供应链受阻影响,也在努力扩大采购。反倒是美方,一边喊着让中国买农产品,一边在技术转让、市场准入等协议承诺上打折扣,还不断加码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和出口管制。 这种“我违约你得履约”的强盗逻辑,恐怕连美国农民听了都觉得荒谬。要让大豆贸易回暖,关键从来不在“谈”,而在“做”。我们从来不是不讲理的买家,但也绝不会做亏本买卖。美方要是真有诚意,先把那些不合理的关税取消了再说,别拿芬太尼当加税的借口。 真关心贸易,就该明确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毕竟稳定的政治环境才是经贸合作的基石。要是还抱着“美国优先”的傲慢,以为靠施压就能让中国让步,那四周后的会面不过是自导自演的闹剧,“让大豆伟大”更是空谈。 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零和博弈。中方需要大豆,美国农民需要市场,这本是天作之合。可特朗普的逻辑里,只看得见美国的需求,看不见中国的关切;只想要中国的订单,不愿拿出对等的诚意。这种“手电筒只照别人”的思维,早已被国际贸易规则狠狠打脸。 美国农民要的从来不是临时补贴,而是稳定的市场预期;中美贸易要的也不是一方妥协,而是平等的对话基础。四周后的会面机会难得,可若美方还拎不清,抱着单边思维不放,别说大豆没法“伟大”,恐怕更多美国产业要跟着遭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老话放在国际贸易里同样适用。美方该醒醒了,收起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拿出真真切切的诚意来。否则,再喊多少遍“爱农民”,也救不了陷入困境的美国大豆产业。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2日)发文,又把焦点放到了中美大豆贸易上。他表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