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的基辅,595架无人机下,防空洞里的相册、孩子的哭声,和没等来的黎明 9月28号凌晨三点,基辅市民伊万的手机闹钟没响,防空警报先炸了。他裹着毯子往地下室跑时,窗外已经是火光一片595架无人机像一群被捅翻的马蜂,嗡嗡地往城里钻;48枚导弹拖着尾焰,从不同方向砸下来。 爆炸声连成一片,老人们攥着十字架念叨,孩子们缩在墙角发抖,有人家窗户玻璃被震碎,碎片扎进了床头柜。 这场被俄媒称为“风暴-5”的空袭,打了整整12个小时。直到中午12点,防空警报才终于消停。乌军说拦下了大部分目标,但漏网的导弹还是撕开了民宅的屋顶。 基辅第7区一栋老楼被直接命中,47岁的娜塔莉亚和她10岁的女儿当场遇难;哈尔科夫的超市被碎片击穿,货架上的面包撒了一地,混着血;敖德萨的港口油罐被炸,黑烟飘了二十公里外都能看见。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不是“误炸”。俄国防部事后说,目标是“乌军事指挥点和能源设施”,但现场照片里,被炸的是社区医院、幼儿园和居民楼。 就像邻居吵架砸了自家玻璃,还硬说“砸的是你家围墙”战争里的“精准打击”,普通人根本分不清。 另一边,乌军也没闲着。他们用小无人机当“诱饵”,引俄军防空导弹乱飞,趁机往俄本土布良斯克州的军工厂扔了导弹。 可这反击看着解气,实际也就炸了个仓库,俄军S-400防空系统12分钟就反应过来,把剩下的导弹全拦了。莫斯科州也被波及,两栋公寓楼被碎片砸中,2个老太太没跑出来。 基辅现在啥样?马路上的下水道盖都被掀了,怕导弹炸断水管;超市货架上,瓶装水比巧克力贵三倍,大家都在囤应急物资。 伊万说,他家地下室现在堆着枕头、药箱和半箱土豆,“不敢去楼顶晾衣服,怕无人机盯着”。 联合国最近一份报告写得直白:乌克兰800万难民里,60%是因为“家被炸没了”。更扎心的是孩子利沃夫的心理医生统计,来咨询的小学生里,40%害怕听到“嗡嗡”声,有人半夜会哭醒喊“导弹来了”。 俄军总说“打击军事目标”,可被炸的养老院、菜市场、学校,哪一个是军事目标? 就像你跟人打架,人家抄起板砖砸你家窗户,还说“我瞄的是你家阳台的花盆”战争里哪有什么“精准”?不过是欺负你没本事还手。 乌军这次玩了个“声东击西”。先用便宜无人机吸引俄军火力,再派导弹打俄本土。 布良斯克的军工厂被炸后,俄媒放了段视频,厂房只是外墙烧黑,生产线没停。乌军用的导弹是从北约那要的,数量少、成本高,打一次够买100架无人机。更麻烦的是情报不准有无人机刚飞过边境,就被俄电子战系统“蒙了眼”,拐着弯撞山了。 这像啥?就像你跟人掰手腕,对方块头大还戴了护腕,你偏要拿根筷子戳他腰眼。不是不能打,是打不疼,还把自己累够呛。 泽连斯基总说“需要更多武器”,可北约给的都是啥?美国说“考虑”给“战斧”导弹,转头就跟记者嘀咕:“真打莫斯科,我们得准备挨揍。” 德国送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刚到波兰就趴窝了,修了三天才用。波兰的F-35战机更逗,刚起飞,俄军雷达就把它们“锁死”了,跟玩游戏似的。 更讽刺的是,俄军炸了乌克兰炼油厂,欧洲油价涨了,北约官员立刻跳脚骂“违反国际法”。合着战争让欧洲人钱包瘪了,他们才关心“法”?当初对俄制裁闹得能源危机,现在倒成了“乌克兰没保护好炼油厂”? 说白了,北约不是来“救乌克兰”的,是来“消耗俄罗斯”的。武器商赚得盆满钵满,政客捞足政治资本,至于乌克兰人流多少血?他们不在乎。 12小时的空袭,炸穿了基辅的夜空,也炸出了战争最真实的模样。它不是电影里的“英雄冲锋”,是老太太抱着相册躲地下室;它不是政客嘴里的“战略博弈”,是孩子听见无人机声就发抖;它不是“正义对抗邪恶”,是普通人用命填政治游戏的坑。 伊万在地下室跟邻居聊天:“等打完了,我要在阳台种番茄,每天能闻见太阳晒过的味儿。”可谁知道“打完”是哪天? 参考信源: 波兰没想到,俄罗斯先下手为强,深夜不宣而战,导弹砸进波大使馆 2025-09-29 22:34·商海财经
俄军中部集群的突击对将乌军从红军城以西科特利附近的红军城矿区主通风井的阵地上赶了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