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莫迪开始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合作对象令人意想不到,中国成为普京最后的希望?之前,特朗普曾经对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所有国家不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产品,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和特朗普唱反调,偏偏特朗普拿这两个国家又没有办法。 8月,印度四大国有炼油公司突然集体宣布:不买俄罗斯现货原油了!这操作看似“断舍离”,实则藏着小心思。 表面原因是俄罗斯原油折扣少了、运费涨了,但更深层的压力来自美国,特朗普政府放话:谁买俄油,就收100%甚至500%的惩罚性关税,还点名中国、印度、巴西“别找死”。 但印度也没彻底“翻脸”,私营炼油公司比还在偷偷通过长期合同买俄油,躲开制裁,这种“国有退、私营进”的套路,既给了美国面子,又留了和俄罗斯合作的退路。 莫迪心里清楚:印度IT外包靠美国吃饭,但能源安全也不能丢,这种“两边讨好”的平衡术,暴露了印度在大国博弈里的尴尬,想抱美国大腿,又不想彻底失去俄罗斯这个“油老板”。 和印度的“急转弯”不同,中国的调整更稳当,2025年夏天开始,中国慢慢减少从俄罗斯买海上运输的石油,转而多用管道运油,东线天然气管道还扩容了,7月新支线一开,运力直接飙升。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海运风险太大!美国正盯着“影子舰队”猛打,海运线路容易被制裁、出安全问题,而管道运油更稳当、更可控。 中国的策略可不是“抛弃”俄罗斯,而是换个更靠谱的合作方式,过去两年,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每天买500万桶,占俄出口近一半。 现在通过管道锁定长期供应,既躲开了海运风险,又把中俄能源合作的底子打得更牢,这种“稳中求变”的玩法,体现了中国在大国博弈里的底气和远见。 印度不买、中国变招,俄罗斯的“钱袋子”立马瘪了,2025年9月,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创16个月新高,每天卖362万桶,但收入反而降了12%。 为啥?因为乌克兰一直炸俄罗斯的炼油厂,俄方没办法,只能放弃利润高的精炼油,改卖利润低的原油,每桶原油的毛利从12-19美元跌到几乎为零,俄罗斯经济陷入了“油卖得多,钱赚得少”的怪圈。 更惨的是,中东和非洲的油趁机抢亚洲市场,沙特、阿联酋的油涌进来,尼日利亚、安哥拉的原油成了新宠,俄罗斯的“打折卖油”策略慢慢不管用了,国际买家开始算账:运油风险、怎么付款、会不会被美国连累……光靠低价,已经留不住大客户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着像奏效了,其实暗藏风险,印度不买俄油,部分是因为美国施压,但更关键的是经济账,俄油折扣小了、运费涨了,印度私营企业开始转向非洲和美国的油,中国变招是为了躲风险,可不是怕制裁。 美国的制裁反而加速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大洗牌”,上海原油期货交易量猛涨,亚洲开始有自己的“油价话语权”。 能源交易慢慢不用美元了,改用本币结算,美元的“老大”地位受到挑战;欧洲拼命发展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彻底站稳脚跟,这场能源战争,早就不是拼枪炮了,而是拼国家怎么在全球大变局里稳住脚跟。 这场能源大乱斗,说到底是国家在算自己的账,印度在美俄之间“走钢丝”,暴露了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无奈;中国稳中求变,体现了大国的底气和远见;俄罗斯“油多不赚钱”,也给资源型国家敲了警钟——光靠卖资源,迟早要完。 但别忘了,能源博弈的背后是咱老百姓的生活,印度网民因为政府不买俄油骂声一片,中国调整进口策略也是为了保障能源安全,特朗普的制裁,最后可能推高全球油价,让咱们加油、用电都更贵。 未来的能源市场,不再是“谁便宜买谁的”,而是“谁风险小靠谁的”,国家选油源时,会综合考虑运输安不安全、怎么付款、会不会被美国连累,俄罗斯要想重振石油经济,必须从“低价卖油”转向搞技术升级、产业多元化。 这场能源大乱斗,没有真正的赢家,但可以肯定的是,谁能更早看清局势、走得更稳,谁就能在全球大变局里占先机,毕竟现在的能源战争,拼的是智慧,比的是定力,最后影响的,还是咱老百姓的钱包和生活。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
掘密探索
2025-09-30 14:51: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