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三个国家的军队在非战争状态下接连“误炸”——菲律宾的椰林、约旦河西岸的

零动力 2025-09-29 19:07:29

最近半年,三个国家的军队在非战争状态下接连“误炸”——菲律宾的椰林、约旦河西岸的警局、日本的渔船码头,无一例外,都是因为人手输入错了一个坐标、判读错了一张红外图、算错了一组药量。 这些不是电影里的桥段,是真实发生的、被官方承认的失误。 我们总以为,只有在战火纷飞时才会出错。 可事实是,连日常训练都能炸错地方。 菲律宾的演习没打敌人,炸了无人椰林;日本的迫击炮没打靶,飞进了渔民的船;以色列的无人机没找武装分子,误杀了自己人的警察。 技术再先进,传感器再密集,也抵不过一个操作员走神的瞬间。 更耐人寻味的是,事后全都是道歉、赔偿、暂停训练,没人被追刑责。 不是他们不想追,是国际惯例早把“误炸”框进了“意外”里——只要不是故意,道歉就等于免责。 这就像你家邻居开车不小心撞了你的车,他赔钱、道个歉,你就不能说他故意杀人。 可问题是,当一个国家的平民、设施、土地,一次次成为别人“操作失误”的牺牲品时,我们能靠什么保护自己? 靠对方的诚意? 靠国际舆论? 还是靠自己有本事打回去? 没有反制能力的道歉,本质上是一种沉默的妥协。 我们不是在等别人不犯错,而是在等自己不再只能接受“对不起”。

0 阅读:1
零动力

零动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