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在海南宣布了! 9月28日,联合国在海南三亚宣布启动“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该计划由东大科学院深海所牵头,联合新西兰、丹麦等10多个国家共同实施,计划对全球6000米以下海底深渊进行系统性研究,依托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探索。 6000 米以下的海底,啥概念?那儿一片漆黑,温度就快到冰点,压力能达到每平方英尺 16000 磅,相当于给你身上压上百头大象。 以前人类对这儿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表面多,一直以为是死气沉沉的荒原。可这次咱们牵头的计划,就是要靠 “奋斗者” 号这个 “深海座驾”,把这片 “无人区” 的老底儿摸清楚。 这 “奋斗者” 号可不是吃素的,2020 年就下到过马里亚纳海沟 10909 米的地方,是目前世界上能载人下潜最深的家伙,钛合金做的 “座舱” 硬得很,再大的压力都能扛住。 可能有人要问,为啥非得拉上十几个国家一起干?因为深渊这东西太特殊了,全球 37 条深渊散在各个大洋,光靠一个国家根本顾不过来。 就说今年年初,咱们和新西兰联手去探普伊斯哥海沟,那地方在 “魔鬼西风带”,海况恶劣得要命,可咱们硬是完成了 32 个潜次,还创造了 75 小时下潜 5 次的纪录。 那次去了 8 个国家 68 个科学家,连下潜任务都有外籍科学家参与,采回来的样品大家一起研究,这才是真・抱团办事儿。 新西兰、丹麦这些国家在深海生态和地质研究上有两把刷子,咱们有 “奋斗者” 号这样的硬装备,强强联手才能效率高。 最让人激动的是,这计划早就有实打实的成果了,不是放空炮。今年 7 月《自然》杂志登了咱们的发现,“奋斗者” 号在 9533 米深的千岛 - 堪察加海沟,居然找到一大片 “生命绿洲”。 那儿全是红顶的管栖蠕虫和厚壳的双壳类动物,密密麻麻的,每平方米能有近 6000 个个体,比以前在其他深海区域发现的密度高多了。 更神的是,这些生物没有嘴巴和消化道,全靠体内的微生物把地底冒出来的甲烷、硫化氢变成 “食物”,完全不用晒太阳就能活。这一下就打破了 “深渊无生命” 的老观念,谁能想到这么极端的地方,居然藏着这么热闹的生态圈? 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现还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生活。科学家在那些深海沉积物里,测出的甲烷浓度比海水里高 200 倍,而且这些甲烷是微生物产生的,还能以 “可燃冰” 的形式存起来。 这意味着深海可能是个巨大的 “碳仓库”,能帮着调节全球气候。要是把这儿的规律摸清了,说不定能为应对气候变化找到新办法。 还有啊,深海里藏着稀土、钴这些珍贵资源,以后咱们要是想合理开发,前提就得是先搞懂这些深渊生态,不然瞎折腾破坏了,可能几百年都恢复不过来。 咱们国家能牵头做这件事,真不是偶然。这十几年,从 “蛟龙” 号到 “奋斗者” 号,咱们的深潜技术从跟跑变成了领跑。 到现在为止,已经带着 10 个国家的 145 名科学家,下潜 214 次,探了 9 条主要海沟。就像普伊斯哥海沟那次,以前没人敢载人下去,咱们不仅去了,还发现了好多新物种,那些外国科学家都佩服得不行。 这计划往后还要接着探更多海沟,搞清楚深渊里的生命怎么演化、板块怎么运动,甚至能为找地外生命提供思路 —— 地球这么极端的地方都有生命,别的星球说不定也有。 说句实在的,这事儿不光是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显咱们的大国担当。咱们敞开 “奋斗者” 号的大门,把数据和样品拿出来共享,就是要跟全世界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深海是全人类的宝藏,不是哪一个国家的私产,只有这样联手探索、一起保护,才能让这片神秘的海底真正为人类造福。 看着联合国把这么重要的计划交给咱们牵头,在海南三亚宣布启动,心里真是又骄傲又踏实。相信用不了多久,“奋斗者” 号还会带回来更多惊喜,那些藏在深海里的秘密,终将被咱们一点点揭开,而这些答案,说不定就藏着人类未来的希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