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会,一翡翠直播间里,一枚本应标价268万元的翡翠吊坠,因为助理的失误,挂成

上海姚哥 2025-09-29 14:52:51

广东四会,一翡翠直播间里,一枚本应标价268万元的翡翠吊坠,因为助理的失误,挂成了26.8万元。买家当即下单,并火速以130万元的价格转手签约卖出。卖家发现后连夜追悔,赔礼道歉还送了2万元摆件,却换来买家的强硬拒绝:“合同已经签了,不发货我就要双倍定金!”无奈之下,卖家以重大误解为由提起诉讼,可最终判决却令其欲哭无泪——仍需赔偿买家50余万元。 杨女士经营一家珠宝店,惯常在直播间售卖货品。买家周某是老客户,三个月间就在直播间花了100多万元。这一次,周某主动提出想要一枚高端翡翠吊坠。 杨女士精心准备了一款货品,并安排助理在直播间制造悬念。为了引流,她反复强调这件吊坠“价格在大七位数、接近八位数”,引发无数观众讨论。与此同时,她安排助理在后台与周某保持沟通,只要商品一挂链接,周某立刻下单。 然而,意外发生了。新来的小助理对业务不熟,误将268万的价格输入成了26.8万。周某如约抢单,付款成功。杨女士直到下播后才发现差错,当场“天旋地转”。 当晚她未立刻联系周某,想着第二天解释。可等到正式道歉时,周某的回应却极其冷淡,甚至直接退出直播间。 周某不仅拒绝接受店家的道歉,还提出了更棘手的情况:吊坠已被她以130万元的价格转卖,并与下家签署了合同。若卖家拒绝发货,她将面临双倍退还定金的赔偿风险。 面对杨女士提出的补偿方案(赠送一件价值2万元的摆件),周某明确拒绝,坚持要求履约。最终,周某以卖家违约为由提起诉讼,索赔超过152万元。 案件焦点在于:标错价的买卖合同,能否因重大误解被撤销? 根据《民法典》第147条,因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认识错误而作出与真实意思不符的意思表示。 本案卖家的主张:吊坠真实价值为268万元,实际成交价仅为26.8万元,价差高达90%以上,显属重大误解。助理的错误导致定价脱离常理,属于可以撤销的情形。 法院的考量:卖家确实在第一时间主张撤销,程序合法;但买家已基于该交易安排转卖,并支付了定金,形成了对合同效力的合理信赖;若完全撤销,买家损失将难以弥补。 因此,法院采取折中方案:支持部分损失赔偿,最终判令卖家向买家赔付50余万元。二审维持原判。 “标错价”常见于电商纠纷。按照司法惯例,若错误明显、买家存在明显的“占便宜”心态,法院往往倾向支持撤销。但本案不同,买家迅速完成转卖,且并未被认定存在恶意,因此卖家的撤销权受到限制。 《民法典》第584条规定,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在本案中,法院支持了买家合理的部分预期利益(约19万元),但驳回了其103万元的高额索赔,理由是该损失超出了卖家签订合同时的可预见范围。 从法理上讲,雇员在职务行为中造成的过错,由雇主承担后果。杨女士作为经营者,将高额珠宝的标价权交给未经培训的助理,缺乏审核机制,属于管理失职。法院判令其承担赔偿,正是强调了经营风险自负的原则。 对商家而言:高价值商品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避免因助理失误造成巨额损失。直播电商的即时性与公开性,使得“标错价”更易放大,商家需要提前设立防范机制,如双重确认或后台限额。 对消费者而言:在合同法律关系中,诚信原则是第一位的。若买家明知对方标错仍迅速转卖,可能被认定为“恶意利用”。本案法院未认定周某恶意,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类似情形都会支持买家。合同纠纷的风险提醒消费者:追求“天上掉馅饼”的低价,未必总是能占到便宜。 这起案件之所以引发关注,不仅因为一件吊坠的天价差错,更因为它揭示了电商时代合同关系的脆弱与严苛。 卖家以为能凭“重大误解”全身而退,却忽略了合同的另一面:一旦交易完成,买家形成的合理信赖同样受法律保护。最终,她不得不为自己的管理漏洞,付出50余万元的代价。 现实告诉我们:合同不是儿戏,标错价也不是儿戏。在快节奏的直播与电商里,经营者要学会敬畏合同,消费者也要守住诚信底线。否则,一念之差,代价可能就是几十万。

0 阅读:40
上海姚哥

上海姚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